[发明专利]一种水淹油藏火驱生产井选择性封窜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8805.8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宝;陆福刚;于萍;尉小明;王凯;王晨皓;马子健;王德伟;高玉军;桑雨;李新;朱宇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04 | 分类号: | C09K8/504;C09K8/508;C09K8/514;C09K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窜剂 重量份 生产井 水淹 消减 油藏 地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硫化氢 安全环保 过剩氧气 氢氧化钙 污染地层 转向作用 草酸钠 原管柱 增稠剂 二氧化碳 封窜 清液 应用 燃烧 施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淹油藏火驱生产井选择性封窜剂及其应用,所述封窜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1.5重量份;草酸钠1‑2重量份;增稠剂0.01‑0.03重量份;氢氧化钙清液2‑5重量份。本发明的封窜剂可以有效消减地层中的有害酸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可以消减未参与燃烧的过剩氧气,对地层中的优势通道具有封窜转向作用;目的明确,选择性强;不污染地层,安全环保;原管柱施工,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水淹油藏火驱生产井选择性封窜剂及其应用,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水淹油藏火驱生产井实施选择性封窜的组合物及应用其实施选择性封窜的方法,属于采油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火烧油层技术又称火驱,是一种能大幅度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开采技术,火驱就是利用地层原油中的重质组分作为燃料,利用空气或富氧气体作为助燃剂,采取自燃和人工点火等方法使油层温度达到原油燃点,并连续注入助燃剂,使油层原油持续燃烧,燃烧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加热油层,使得油层温度上升至600~700℃,重质组分在高温下裂解,注入的气体、重油裂解生成的轻质油、燃烧生成的气体以及水蒸汽用于驱动原油向生产井流动,并从生产井采出。
目前火烧油层关键技术及专利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点火方法、完井方法、示踪方法、监测方法、产出气处理、辅助开采、调剖封堵、室内模拟等方面。近年发展了水淹油藏火驱技术,但也发现了一些矛盾。如某区块,地层厚度69.9m,砂体厚度33.6m,油层平均有效厚度24.5m,区块含水率高达91%,含水高于90%的油井占总井数67%,是典型的水淹油藏。在初期注入井注气标方3000方/小时的情况下,8口生产井全面见气,但只有2口井见到驱油效果,说明气窜通道含油饱和度较低,普通的选择性封窜技术不能满足高含水油藏火驱条件下生产需求。
目前国内现有火烧油层生产油井产液剖面调整封堵技术有:凝胶调剖封堵,即用聚合物形成凝胶对产气油层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水玻璃进行封口;以及用水玻璃加硅土或加膨润土实现油层封堵;此外,还有一类是直接用固体颗粒进行封堵。
这些现有技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笼统封堵,选择性差;封堵后解除堵塞难;施工成本高等。
在火驱生产井中产出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以及氧气等都属于有害气体,须尽可能地消减。有一些封窜方法主要是针对酸性气体的(例如:CN201510411805.X公开了一种火烧油层开采过程中的熟石灰封堵方法,等),但并不能满足油田现场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具有选择性的多效封窜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利用所述多效封窜剂实施水淹油藏火驱生产井选择性封窜的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窜剂组合物,其包括: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1.5重量份;
草酸钠1-2重量份;
增稠剂0.01-0.03重量份;
氢氧化钙清液(即饱和氢氧化钙水溶液)2-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封窜剂组合物中,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可采用工业品。本发明中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具体性能指标无特殊要求,符合相关标准质量要求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封窜剂组合物中,所述增稠剂主要是用于稳定泡沫,可包括聚丙烯酰胺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钠。当选用聚丙烯酰胺时,优选其分子量500万-2000万,0.01-0.02重量份(相对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1.5重量份而言)。当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时,其用量优选0.02-0.03重量份(相对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1.5重量份而言)。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封窜剂,其是由所述的封窜剂组合物加水配制而成的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8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