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动态优先级的网络拓扑自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8709.3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3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勤飞;魏急波;辜方林;刘杰;朱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W24/04;H04W84/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董惠文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动态 优先级 网络 拓扑 自愈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宽带自组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动态优先级的网络拓扑自愈方法,包括步骤:A1、节点开机,构建以主节点为中心的TDMA星型网络,主节点启动自愈优先级评估生成机制,子节点初始化自愈优先级;A2、主节点在每个超帧内向所有子节点广播自愈优先级参数;A3、子节点加载广播超时计时器值;A4、子节点进行广播超时倒计时,同时侦听广播信号,如果计时器超时,子节点均未收到主节点的广播信号,子节点启动自愈模式;A5、子节点接收广播信号并解析广播信号,提取并更新自愈优先级信息,转到A3步骤。本发明实现了候选主节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在网络主节点失效时网络失控的可能性,可在宽带Mesh网中广泛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宽带自组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态优先级的网络拓扑自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无人车等设备日益成熟,大量使用无人设备代替传统人工成为复杂环境下首选。与之相对应的,无人设备之间信息交互呈指数级增长,人在回路的控制模式对信息传输的高速、实时特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大规模网络、复杂环境的通信日益成为影响无人系统发挥效率的关键。
传统基于3G/4G公网的传输模式存在20至60ms的延时,且基于基站的模式存在其难以克服的瓶颈,所有的数据均需要由基站进行转发,对基站的处理能力要求较高。面向Mesh结构的自组网可以有效克服基于公网的传输模式的不足,然而复杂控制逻辑通常带来更大的传输时延。基于TD的多跳Mesh网络可以实现在控制和延迟上的有效折中,但依然必须依赖逻辑上的控制中心,即主节点。传统的TD多跳Mesh网络一旦主节点出现故障而失效,整个网络需要进行离线规划,重新设定主节点后才可恢复通信,网络容易出现控制真空状态,给整个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事先预置优先级无法快速响应网络态势的变化,容易出现网络分裂或自愈失败等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动态优先级的网络拓扑自愈方法,实现TD多跳Mesh网络在主节点失效后网络的快速自愈。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动态优先级的网络拓扑自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网络节点开机,构建以主节点为中心的TDMA星型网络,主节点启动自愈优先级评估生成机制,子节点初始化当前节点在本地寄存器中的自愈优先级;
A2、主节点在每个超帧的第一个时帧的第一个时隙内,向所有子节点广播自愈优先级参数;
A3、子节点加载广播超时计时器值;
A4、子节点进行广播超时倒计时,同时侦听广播信号,如果计时器超时,子节点均未收到主节点的广播信号,子节点启动自愈模式;
A5、子节点在广播超时倒计时期间成功接收到主节点发出的广播信号,则子节点解析广播信号,从解析的广播信号中提取关于本节点的自愈优先级信息,更新本地寄存器中的自愈优先级,并跳转到A3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TDMA星型网络的节点规模最大值为32个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的自愈优先级评估生成机制具体包括步骤:
B1、主节点在接收时隙内侦听并统计所有子节点通信状态;
B2、主节点根据子节点接收信号强度和子节点邻居节点数目,利用加权算法,为每个子节点重新计算自愈优先级;
进一步地,所述加权算法具体计算过程为:将信号强度转化为量化分值x1,将邻居节点数目转化为量化分值x2,计算自愈优先级值P,P=0.8×x1+0.2×x2,或P=0.2×x1+0.8×x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初始化子节点在本地寄存器中的自愈优先级为5。
进一步地,所述广播超时计时器值默认设置为每个超帧时间值的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8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