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旧建筑物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5752.4 | 申请日: | 2016-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加固 构造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旧建筑物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墙体加固采取如下:墙体剥离粉刷后在墙体表面布置一皮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上面再布置非预应力加强筋。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后将预应力钢筋通过固定筋进行固定。混凝土梁施工步骤采用如下:(1)在混凝土梁下面设置临时支撑;(2)凿除支承混凝土梁的砖墙250~300mm,为角钢施工留置操作空间;(3)混凝土梁表面清理后插入角钢;(4)安装紧固螺杆,对角钢进行预应力张拉;(5)焊接钢板和缀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旧建筑物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旧建筑物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旧建筑物经长期使用后因各种原因会出现承载力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旧建筑物的墙体因沉降等原因出现裂缝,或者墙体承载力不能满足现有荷载的要求;旧建筑物的混凝土梁因混凝土碳化会出现承载力下降,或者因使用标准的提升而出现承载力不能达到要求。因此对于旧建筑物,要加强结构的整体承力效果,改善结构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旧建筑物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解决墙体承载力和混凝土梁承载力不够的问题。
本发明针对墙体强度不够,采取以下加固结构:墙体剥离粉刷后在墙体表面布置一皮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直径为12~14mm,预应力钢筋间距为150~300mm,预应力钢筋上面再布置非预应力加强筋,预应力钢筋与加强筋进行焊接连接,加强筋直径为12~14mm,加强筋钢筋间距为150~300mm。预应力钢筋初布置方向与水平夹角为45度,加强筋布置方向与预应力钢筋初布置方向垂直。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后将预应力钢筋通过固定筋进行固定,固定筋与预应力钢筋进行焊接固定,固定筋直径为14~16mm。固定筋间距为150~300mm,每个张拉单元长度为150~300mm,在张拉单元的两个端头设置加强筋。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加强筋形成的张拉单元内布置注浆管,注浆管间距为350~450mm,注浆管为直径10mm的不锈钢钢管,注浆管埋入墙体灰缝,埋入深度为60mm,用结构胶进行固定。注浆管与储浆罐之间设置三通阀门。
还可以采用下列加固结构:墙体剥离粉刷后在墙体表面布置一皮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直径为12~14mm,预应力钢筋间距为150~300mm,预应力钢筋上面再布置非预应力加强筋,预应力钢筋与加强筋进行焊接连接,加强筋直径为12~14mm,加强筋钢筋间距为150~300mm。预应力钢筋初布置方向为水平,加强筋布置方向为竖向布置。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后将预应力钢筋通过固定筋进行固定,固定筋与预应力钢筋进行焊接固定,固定筋直径为14~16mm。固定筋间距为300~600mm,每个张拉单元长度为300~600mm,在张拉单元的两个端头设置加强筋,在端头竖向加强筋和竖向固定筋之间布置一排加强筋。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加强筋形成的张拉单元内布置注浆管,注浆管间距为350~450mm,注浆管为直径10mm的不锈钢钢管,注浆管埋入墙体灰缝,埋入深度为60mm,用结构胶进行固定。注浆管与储浆罐之间设置三通阀门。
墙体表面设置预应力钢筋后,墙体结构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即使是结构的破坏形态也会很大的改善,会从塑性破坏过渡到弹性破坏,对结构安全会有显著的作用。
墙体加固施工步骤采用如下:
(1)剥离粉刷层,预钻注浆管的埋设孔,注浆管的埋设孔直径为12mm;预钻埋设孔使用电动旋转金刚石取芯钻,用水冷却钻头并带出砖屑;采用钢丝清理墙体表面的灰尘及浮渣或者松散部位并保持干燥;
(2)挂设预应力钢筋,通过U形铁扣将预应力钢筋固定在墙体,U形铁扣插入墙体灰缝;
(3)在预应力钢筋上面挂设加强筋,用钢丝将预应力钢筋与加强筋进行初步连接;
(4)对预应力钢筋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钢筋张拉采用杠杆式夹紧工具,杠杆式夹紧工具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比值为0.05~0.15。张拉工艺采用如下:将预应力钢筋初张拉张拉至10%的控制张拉应力,持荷3min建立初始应力,再张拉至控制张拉应力,持荷5min建立预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5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管折弯修复钳
- 下一篇:墙体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