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反应釜内加热温度的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5338.3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3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霖;张丽莺;张祥;沈小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反应 加热 温度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反应釜内加热温度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为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且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工艺过程中压力容器,一般材质选择不锈钢材质。
反应釜在作为蒸发容器时,其蒸发的主液具有粘稠性时,反应周期长,导致工业生产效率低,且反应釜对某些反应液体进行蒸发时,由于内部反应温度较高,如果温度太高,会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此,研究开发了一种控制反应釜内加热温度的调节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反应釜内加热温度的调节装置,对反应釜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确保反应釜内反应顺利进行。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制反应釜内加热温度的调节装置,包括反应釜主体、控制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反应釜主体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反应釜主体内设有反应容器,反应容器与反应釜主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真空空腔,所述反应容器内部设有蛇形盘管,蛇形盘管环绕设置在反应容器的内壁;所述反应容器的底端还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均从反应容器的底部插入,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均安装在第一进气管上,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电磁阀均安装在第二进气管上,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反应容器的内部下端,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反应容器的内部上端,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反应容器内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反应容器内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旋转叶片组,旋转轴的下端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与变频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进气管(7)插入反应容器内的位置距离反应容器底部的距离为反应容器高度的1/4—2/4,所述第二进气管插入反应容器内的位置距离反应容器底部的距离为反应容器高度的1/10—1/2。
优选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旋转叶片组由多个旋转叶片组成,旋转叶片组的个数有多个,且旋转叶片组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为相同结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为相同结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为相同结构。
优选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H11/KW-6-1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反应釜主体与反应容器之间设置真空空腔,利于降低反应容器中热量的散失,确保反应容器中的反应温度,增强反应容器中原料反应的沸腾度。
(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反应容器设置蛇形盘管,蛇形盘管内流通有高温气体,能够与反应容器内的反应原料液体进行充分换热,利于对反应容器内液体原料进行加热,提高沸腾度。
(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反应容器中设置旋转轴、旋转叶片,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旋转叶片高速旋转,使反应原料充分搅拌,加速混合。
(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反应容器内部高度不同位置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对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对其温度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框图
其中:1—反应釜主体,2—蛇形盘管,3—真空空腔,4—旋转叶片组,5—旋转轴,6—旋转叶片,7—第一进气管,8—第二进气管,9—驱动电机,10—反应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5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