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3574.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0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伟康 |
主分类号: | B01D21/08 | 分类号: | B01D21/08;B01D21/00;B01D21/06;B01D21/24;B01D36/04;C02F9/02;B01F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污水处理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
背景技术
现小型污水处理采用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固液分离装置主要有船式,但现有的沉淀池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停留时间长、泥斗排泥不畅、出水堰“跑泥”等现象,污水池的空间利用率低,导致船体体积过大,处理效率反而降低,运行和使用均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结构紧凑,分层静置分离,有利于污水中泥水的分离,处理效率高,可以有效的配合氧化沟进行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外侧面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船体内腔左侧设有絮凝箱,所述船体的内腔右侧设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为半球形壳,所述沉淀箱内设有与稳流箱相通的入流管,所述沉淀箱的上端右侧设有贯穿船体右侧面的出流管,所述沉淀箱的底部设有污泥槽,所述沉淀箱的中部上侧安装有层流板,所述沉淀箱上侧的船体内侧面固定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轴孔内设有穿过层流板的吸渣管,所述吸渣管的下端侧面设有与污泥槽接触的刮泥板,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且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和吸渣管的上端均设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相连,所述吸渣管的上端口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设有出渣管,所述出渣管的中部安装有负压器,所述负压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絮凝箱的内腔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隔开,所述船体为上表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高度与船体的整体高度一致,且第一隔板下端与船体下表面之间设有通流槽,所述船体左侧壁与第一隔板之间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固定有挂钩,所述安装座的中部设有滤网,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为反应箱,所述反应箱内设有截面为“L”型的底罩,所述底罩的水平部分分别与船体侧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侧面过渡相连,所述底罩的上侧面套有顶罩,且顶罩为下端敞口的圆筒壳,所述第二隔板与沉淀箱之间为稳流箱,所述稳流箱内设有稳流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罩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固定相连的固定杆,所述底罩的水平部分设有贯穿船体底面的卸渣管,所述卸渣管的外侧端安装有卸渣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箱上侧的船体侧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穿过顶罩延伸至底罩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均匀分布有拨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流板为六层弧板,且六层稳流板为同心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六层稳流板圆心角大小一致,所述稳流板的入口端与第二隔板的上端侧面过渡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层流板的锥形壳板,所述层流板的数量为四块,且四块层流板沿沉淀箱的中心线纵向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下侧三块层流板的锥顶设有通孔,最下侧层流板的底部边缘与沉淀箱的内侧面固定相连,最下侧层流板的内侧面固定有截面为弧线型的回流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船体横向隔成反应箱、稳流箱和沉淀箱,且相互连通构成连通器,污水从第一隔板和船体左侧面之间进入,依次横向穿过反应箱、稳流箱和沉淀箱,分层分级对污水内的絮凝物和污泥进行分离,结构紧凑,降低了船体的总体积,加速了沉淀作业的完成,提升了日污水处理量,可有效配合氧化沟进行泥水分离;
2)反应箱由底罩和顶罩分割为立体循环结构,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轴和拨辊的转动形成提升力,人为控制污水的循环流动,保证污水的流体速度达到预定设想,可在反应箱内投放絮凝药物,配合拨辊的搅拌能力有效与污水内的漂浮物反应,从而实现絮凝物的快速沉降分离,立体循环结构有利于抵消絮凝物在水体内的上流力,沉降更快;
3)沉淀箱为半球形结构,且入流管设在沉淀箱的下侧,流体从污泥槽与沉淀箱之间的空腔上涌至沉淀箱内,经过锥形层流板和回流板的阻隔向下翻涌,泥渣由于重力落在污泥槽内,通过刮泥板的转动对污泥槽上表面进行刮除,防止污泥的附着粘接,使污泥下流至污泥槽的底部,有利于吸渣管对污泥的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伟康,未经赵伟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3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