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压式液压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3407.7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7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高世鹏;白小英;高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市金盛源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32 | 分类号: | B30B1/32;B30B15/32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37 | 代理人: | 麦春明 |
地址: | 721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液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压式液压机。
背景技术
油压式液压机是以油为工作介质,用来传递能量以实现各种工艺的机器,如矫正、压装、打包、压块、压板等。现有油压式液压机的下模座与下梁之间多采用立柱进行连接,立柱需要满足高压强度的需求,因而直径需要较粗,使得液压机的体积庞大,重量笨重;工件加工完成后,利用下模座下方的油缸顶出工件时,产生的冲击力易对工件产生损坏;此外,要求推动上模座下压的油缸产生较大的力量,进而油腔内压力较大,但是活塞与油缸之间的密封性不好,油腔内压力较大时易出现漏油现象,降低工作效率,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压式液压机,结构紧凑,支撑强度大,顶出工件平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压机的油缸密封性差,油腔内压力较大时易出现漏油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压式液压机,机体的上方设有上半圆梁,上半圆梁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油缸,第一油缸内设有活塞,活塞的上方为油腔,活塞的侧壁、靠近油腔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下方开设有T形槽,T形槽与矩形槽连通,矩形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为Y形,第一密封圈的两个枝部与第一油缸的内壁接触;T形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为T形,第二密封圈的直部紧贴第一油缸的内壁,第二密封圈的凸部与活塞卡接;活塞的下端面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与活动梁连接,与活动梁左右两侧对应的机体上设有竖向的轨道,活动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对应的轨道滑动连接,活动梁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座,上模座的正下方安装有下模座,下模座的中部设有通孔,下模座的底部周围通过筒状支撑柱与下半圆梁连接,下半圆梁上、筒状支撑柱的中空部位安装有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伸缩杆通过弹簧与缓冲板连接,缓冲板的尺寸小于下模座上的通孔的尺寸,下模座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油泵开关控制器与高压油泵的开关电连接,高压油泵通过油管与油腔连通;下半圆梁的底部设有机座,机体采用钢丝将上半圆梁、下半圆梁缠绕为一体形成预应力结构。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进一步的,所述油泵开关控制器的型号为XZJ2-JCQ-500。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型号是N10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油腔内压力逐渐增大时,高压油挤压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第一油缸的内壁接触的两个枝部紧贴第一油缸的内壁,并向下推动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发生弧形形变,使得第二密封圈与第一油缸的内壁贴合更紧密,提高密封性。下模座的底部周围通过筒状支撑柱与下半圆梁连接,下半圆梁上、筒状支撑柱的中空部位安装有第二油缸,结构紧凑,提高了对下模座的支撑强度;第二油缸的伸缩杆通过弹簧与缓冲板连接,减小第二油缸的伸缩杆对工件的冲击力,使得工件平稳的向上运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上半圆梁,3.下半圆梁,4.机座,5.第一油缸,6.活塞,7.活塞杆,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油腔,11.活动梁,12.上模座,13.轨道,14.下模座,15.筒状支撑柱,16.第二油缸,17.弹簧,18.缓冲板,1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市金盛源钛业有限公司,未经宝鸡市金盛源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34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