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秸秆饲料粉碎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41337.1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5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已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已颢 |
主分类号: | B26D1/06 | 分类号: | B26D1/06;B26D5/16;B02C18/14;B02C18/18;B02C18/24;B02C18/16;B02C23/16;A23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晓霞;于洁 |
地址: | 05001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秸秆 饲料 粉碎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秸秆饲料粉碎机,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内框,所述外框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内框的内部且延伸至内框的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位于内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粉碎杆,粉碎杆的右端与内框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本发明涉及粉碎机技术领域。该玉米秸秆饲料粉碎机,达到了便于对较长的秸秆进行初步切断的目的,无需人工切断,大大减轻了工人的负担,更加便于人们的使用,便于保证了秸秆粉碎的更加完全,防止对后期制作饲料造成影响,配合横向粉碎,大大提高了粉碎效率,减少了时间的浪费,并且通过漏网可以保证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均达到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碎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玉米秸秆饲料粉碎机。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其遗传性较为复杂,变异种类丰富,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存在着周期过长,变异系数过大,影响子代生长发育的缺点,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不但克服了上述缺点和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育种速度和质量,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玉米秸秆可以被制造成饲料供家畜使用,在进行制饲料的过程中,需要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现有的粉碎机,结构简单,无法对较长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需要人工预先切断,增加了工人的负担,使用较为不便,同时现有的粉碎机粉碎效率较低,粉碎不彻底,影响后期制作饲料的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秸秆饲料粉碎机,解决了现有的粉碎机,结构简单,无法对较长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需要人工预先切断,增加了工人的负担,使用较为不便,同时现有的粉碎机粉碎效率较低,粉碎不彻底,影响后期制作饲料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玉米秸秆饲料粉碎机,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内框,所述外框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内框的内部且延伸至内框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位于内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粉碎杆,所述粉碎杆的右端与内框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外框的顶部贯穿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端贯穿内框且延伸至内框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外框内壁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的左侧传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进料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切割头,所述切割头的一端贯穿进料斗且延伸至进料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外框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内框且延伸至内框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位于内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粉碎盘。
优选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顶部与外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并且第一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轴心处通过凸轮座与外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凸轮的底部与移动板的顶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已颢,未经杨已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1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