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1194.4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9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伟;彭彦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H73/04 | 分类号: | H01H73/04;H01H73/18 |
代理公司: | 35222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烧蚀 静触头 组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烧蚀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以及保护支架,所述静触头包括接电部、触头部、连接部以及静触点。所述保护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板、隔离部以及罩头部。所述隔离部用于隔离所述底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块以及第二隔离块。所述引流板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所述罩头部包括分别罩设在支撑板肩部上的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以及静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位于所述灭弧室底部,该保护支架与静触头对应设置,减少了静触头与灭弧室间的间隙,增强了灭弧室内气体的气吹作用。并且同时通过隔离来保护静触头,不被电弧侵入,从而避免被高温的电弧烧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当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分断时,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点会在分离瞬间产生高温电弧,电弧的高温会将动触头与静触头烧蚀,在现有技术中,人们设置栅片灭弧室,并利用灭弧栅片将电弧切割成数段串联的短弧,使电弧变细并快速提高电弧电压,从而达到灭弧的作用。同时,在断路器开断时,产气材料会产生气体,形成一定的气吹,将电弧吹向栅片的方向。但是,由于灭弧室与静触头间存在一定间隙,在灭弧室气吹灭弧的过程中,部分气体朝这些间隙运动,导致整个灭弧室气吹压力下降,减弱了气吹效果,不利于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性能;而且,虽然产生的大部分电弧能通过该技术被迅速熄灭,但仍有部分电弧未能被及时引入灭弧室,以至于在动、静触头之间四处溢流,当电弧流入静触头的各个部位时,会将其烧伤,因此很有必要在静触头上设保护支架,以防止其被烧蚀、损坏,从而影响断路器的分断,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灭弧室与静触头间存在一定间隙,导致整个灭弧室气吹压力下降,电弧四处溢流进入静触头的各个部位,从而烧伤静触头的缺点,提供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及灭弧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防烧蚀的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以及保护支架。
所述静触头包括接电部、触头部、连接部以及静触点,所述连接部从所述接电部的一端向下折弯延伸;所述触头部包括顺序连接的底板、支撑板以及触点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触点板的一端包括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头部两侧的肩部,所述触点板设置在所述头部上;所述静触点设置在所述触点板上。
所述保护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板、隔离部以及罩头部;所述隔离部用于隔离所述底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块以及第二隔离块;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形成与所述触点板相对应的开口槽;所述引流板设置于所述隔离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所述罩头部设置于所述隔离部的另一端,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连接的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所述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所述第二拱形隔离板分别罩设在所述头部两侧的肩部上。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头部还包括横向隔离板,所述横向隔离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且所述横向隔离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用于保护所述支撑板。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拱形隔离板以及第二拱形隔离板底部分别设有卡合凹槽,所述卡合凹槽与所述支撑板的肩部相适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远离所述开口槽的一侧设有缺口凹槽,使得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凹陷成L型。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避弧通孔,所述避弧通孔位于所述触点板的正下方。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避弧通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隔离块与所述第二隔离块之间的距离。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部与所述引流板之间设有两个凸台,两个所述凸台分别与第一隔离块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41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壳断路器触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