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237692.1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宏;权亚文;李文选;牛维维;张涛;张飞;韩智发;方玉虎;高伟;何淑梅;赵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56 | 分类号: | C10J3/56;C10J3/72 |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康凯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气化 控制 剂中氧 浓度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化炉(9);所述气化炉(9)的炉体从上往下依次为上部混合区(12)、下部混合区(13)和底部混合区(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气线、氮气线和蒸汽线;
所述氧气线包括氧气源(8)、氧气线气动切断阀(15)、氧气线气动调节阀(16)、氧气加热器(1)和气动切断阀(3);所述氧气源(8)、氧气线气动切断阀(15)、氧气线气动调节阀(16)、氧气加热器(1)和气动切断阀(3)依次连接,经气动切断阀(3)后分为三条氧气干线,包括上混区干线、下混区干线和底部干线;所述三条氧气干线分别与前述气化炉(9)的上部混合区(12)、下部混合区(13)和底部混合区(14)相连通;所述三条氧气干线上均依次设置有导淋阀(17)、气动调节阀(4),蒸汽接入点和氮气接入点;所述氧气加热器(1)与气动切断阀(3)之前设置有蒸汽接入点;
所述蒸汽线包括蒸汽源(5);所述蒸汽源(5)与前述蒸汽接入点相连接;
所述氮气线包括氮气源(6)和配比氮气气动调节阀(7);所述氮气源(6)经三条氮气干线分别与前述三条氧气干线上的氮气接入点相连接;每条所述氮气干线上均设置一配比氮气气动调节阀(7);所述蒸汽线还包括蒸汽线气动调节阀(2)、备用蒸汽线气动调节阀(10)和备用蒸汽线气动切断阀(11);所述蒸汽源(5)经蒸汽线气动调节阀(2)与前述氧气加热器(1)和气动切断阀(3)之间的蒸汽接入点相连接;所述蒸汽源(5)经备用蒸汽线气动调节阀(10)与上混区干线上的蒸汽接入点相连接;所述蒸汽源(5)经备用蒸汽线气动切断阀(11)分别与下混区干线和底部干线上的蒸汽接入点相连接;
根据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循环:投料前气化炉(9)内加入石英砂,打开配比氮气气动调节阀(7)引入配比氮气使砂子在炉内循环流化;
2)暖管排凝:初始环境下各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打开气动切断阀(3),再打开蒸汽线气动调节阀(2),蒸汽进入氧气干线,打开氧气干线上导淋阀(17),进行暖管排凝;
3)引入蒸汽:当气化炉(9)投料后,依次打开上混区干线、下混区干线和底部干线三条氧气干线上的气动调节阀(4),引蒸汽进气化炉(9),流量由气动调节阀(4)后流量计计量;
4)引入氧气:气化炉(9)投料且蒸汽引入后,关闭步骤2中所述导淋阀(17),打开氧气线气动切断阀(15),并调节氧气线气动调节阀(16),引入氧气;
5)氧浓度精确控制:根据投料工况,结合实际配比要求,调整氮气源(6)上的配比氮气气动调节阀(7),氧气流量由气动调节阀(4)进行调节,通过氮气来配比气化剂中氧气的浓度,达到具体工况下的配比要求,通过氧气线气动调节阀(16)与蒸汽线气动调节阀(2)控制气化剂中氧气和蒸汽的比例;通过气动调节阀(4)控制进入气化炉(9)上部混合区(12)、下部混合区(13)、底部的气化剂的流量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混区干线、下混区干线和底部干线与气化炉(9)的接入端分别设置有若干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的尾端均设置有变径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混区干线与气化炉(9)的接入端设置有6-12条支路;所述下混区干线与气化炉(9)的接入端设置有18-24条支路;所述底部干线与气化炉(9)的接入端设置有1条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加热器(1)的壳程预热介质为4.0MPa的蒸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控制气化剂中氧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进入气化炉(9)上部混合区(12)、下部混合区(13)、底部的气化剂流量比例为3: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76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