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各端停运概率、频率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4413.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7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董吉哲;郭玉福;王朝辉;吴龙飞;赵广禄;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22202 | 代理人: | 张铁生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端 柔性 直流 输电 系统 停运 概率 频率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评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各端停运概率、频率算法。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中国上海南汇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广东南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浙江舟山±200千伏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等多项标志性工程已经投入运行。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已经被证明非常适合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包括风电传输,多落点输电,长电缆交联,交流电力系统互联,交流系统同步等等。
目前关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停运概率、频率的评估方法多集中在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如前述说明,很多工程目前已采用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它能够连接多个电源点和多个负荷点。如广东南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目前为2送端,1受端,最终建设规模为2送端,2受端。所以有必要对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各端停运概率、频率进行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各端停运概率、频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量少,计算过程清晰明了,工程应用前景好。
评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各端停运概率、频率算法,它包括:
步骤1:分析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构成,并按照下述逻辑分析多端柔直系统的可能故障状态:
1)各端在子系统中的元件是以串联形式连接的,子系统中的任何元件故障都将会导致整个子系统故障;
2)任一送端故障将不会影响其他送端,受端情况类似;
3)只有当整个受端系统故障,才会对送端的可靠性指标产生影响,同样地,只有整个送端系统故障,才会对受端可靠性指标产生影响;
4)如果传输子系统故障,将会对送端和受端的可靠性指标都产生影响;
步骤2:求解各端原件等效串联故障率:
(1)
其中,是串联等效元件的故障率,是第i个串联元件的故障率;
步骤3:求解各端原件等效串联修复时间:
(2)
其中,是串联等效元件的修复时间,是第i个串联元件的修复时间;
步骤4:计算各状态发生的概率:
(3)
其中,是第j个串联等效元件的修复率,是第j个串联等效元件的故障率;
步骤5:计算各状态发生的频率:
(4)
其中,是状态j发生的概率,是状态j发生的频率,是离开状态j并通过边界墙的转移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各端停运概率、频率的算法,通过分析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构成,并按照下述逻辑分析多端柔直系统的可能故障状态,求解各端原件等效串联故障率,求解各端原件等效串联修复时间,计算各状态发生的概率,计算各状态发生的频率;该方法计算量少,计算过程清晰明了,工程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一端元件示意图;
图2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一端元件等效过程示意图;
图3 边界墙(boundary wall)示意图;
图4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评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各端停运概率、频率的方法
评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各端停运概率、频率的方法,它包括:
步骤1:分析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构成,并按照下述逻辑分析多端柔直系统的可能故障状态:
1)各端在子系统中的元件是以串联形式连接的,子系统中的任何元件故障都将会导致整个子系统故障;
2)任一送端故障将不会影响其他送端,受端情况类似;
3)只有当整个受端系统故障,才会对送端的可靠性指标产生影响,同样地,只有整个送端系统故障,才会对受端可靠性指标产生影响;
4)如果传输子系统故障,将会对送端和受端的可靠性指标都产生影响;
步骤2:求解各端原件等效串联故障率:
(1)
其中,是串联等效元件的故障率(单位:次/年),是第i个串联元件的故障率(单位:次/年),等效过程示意图见图1和图2。
步骤3:求解各端原件等效串联修复时间: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4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器用管
- 下一篇:一种弹性约束复合防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