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循环立体驻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3417.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2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方阳;付小玲;张言明;刘佳;高陈;季清才;张巧荣;姜攀攀;吴修德;魏世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4 | 分类号: | E04H6/14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2216 | 代理人: | 周宗扬 |
地址: | 43402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循环 立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驻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垂直循环立体驻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立体车库在停放汽车时通常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避让式,上层载车板通过机构实现直接垂直升降,在保证下层车库无车的情况下,通过升降装置将载车板降落到地面或近地面,直接将汽车驶入(出)载车板即可。第二种是:无避让式,上层载车板不仅能够通过机构垂直升降,而且可以通过机构进行水平移动。在无需考虑下层车库是否有车的情况下,即可通过机构将载车板降落到地面或近地面,直接将汽车驶入(出)载车板即可。目前常用的两种简易式立体车库的缺陷是:
1.对于有避让式简易式立体车库而言,虽然这种车库结构简单、轻便。但是上层车位汽车的出入会受到下层车位是否有车的影响,在下层车库有车的情况下上层汽车想要开出来,必须要把下层的汽车开走,给上层汽车下来留有足够空间,上层汽车才能开走。这种避让式立体车库会使停车效率大大降低,实际使用中效果不好,市场前景不好。
2.对于无避让式简易立体车库而言,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是框架式立体车库,它的优点在于上层汽车的出入不受下层影响,但是在存取车过程中载车板单边受力,悬臂梁受力结构不合理,使得转盘磨损严重,并且需要较大驱动力,易导致运行不平稳,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受力均匀、运行平稳,且方便驻车和取车,以解决现有简易式立体车库不方便驻车和取车,以及无避让立体车库受力结构不合理,易导致运行不平稳,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垂直循环立体驻车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驻车装置,它由控制器、支撑框架、环形轨道、滑动传输链、载车架和传动电机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框架呈对称状设置,支撑框架的内表面安装有环形轨道,环形轨道上装有滑动传输链,滑动传输链上间隔状安装有多个载车架,环形轨道内侧的支撑框架上通过安装架和轴承座安装有传动螺杆,传动螺杆与滑动传输链连接,支撑框架之间通过安装板安装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一侧通过支撑框架安装有传动杆,传动杆与传动电机连接,传动螺杆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中间连杆,传动杆通过中间连杆和传动螺杆连接,支撑框架一侧设置有控制器,传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传动杆的中间部位固装有传动杆齿轮,传动电机与传动杆之间通过传动齿轮和传动杆齿轮的配合啮合连接。
所述的传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锥齿轮A;中间连杆的一端安装有锥齿轮B,中间连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锥齿轮C,传动杆与中间连杆之间通过锥齿轮A和锥齿轮B的配合啮合连接;传动螺杆的底部安装有锥齿轮D, 中间连杆与传动螺杆之间通过锥齿轮C和锥齿轮D配合啮合连接。
所述的载车架由载车板、安装杆、滑套和U型杆构成,载车板的两端通过装配轴对称安装有U型杆,U型杆的顶部通过滑套安装有安装杆,载车架通过安装杆与滑动传输链固定连接。
所述的滑动传输链由连接杆和多个滑座构成,多个滑座呈环形设置,滑座相互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活动连接。
所述的滑座由滑座内板、滑座外板、连接角板、滚轮轴和滚轮构成,滑座内板的一侧对称状间隔设置有滑座外板,滑座外板与滑座内板之间通过连接角板连接固定,滑座内通过滑座外板和滑座内板呈上下状对称安装有滚轮轴,滚轮轴上分别对称安装有带有V型槽的滚轮。
所述的滑座内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方和下方的滑座内板上分别设置有安装短轴。
所述的滑座内板一端的端面上通过凸轮座安装有凸轮滚子,滑座通过凸轮滚子与传动螺杆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垂直循环立体驻车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工作过程中受力均匀、运行平稳,通过滑动传输链带动载车架绕环形轨道的转动,方便了使用者的驻车和取车,解决现有简易式立体车库不方便驻车和取车,以及无避让立体车库受力结构不合理,易导致运行不平稳,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垂直循环立体驻车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安装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公共场所驻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载车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载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3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