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氧化处理污水过程中粉末催化剂高效分离并自动循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2235.3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5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再亮;吴胜华;孟海玲;王雅萍;练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杜袁成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氧化 处理 污水 过程 粉末 催化剂 高效 分离 自动 循环 方法 | ||
1.一种催化氧化处理污水过程中粉末催化剂高效分离并自动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四个步骤:进水混合、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分离与自动循环、清水储存及脉冲反洗,其中:
(1)进水混合:由强氧化剂投加装置(2)、提升泵(3)和水射器(4)组成,强氧化剂投加装置(2)内贮存的氧化剂投加到提升泵(3)的吸水管路上,利用提升泵(3)叶片的搅动实现污水和强氧化剂的混合,提升泵(3)的出水和循环过来的粉末催化剂在水射器(4)内实现污水、氧化剂、催化剂的完全混合,利于后续的催化氧化反应;
(2)催化氧化反应:由臭氧发生器(1)、扩散器(5)、催化氧化反应池(6)、紫外灯Ⅰ(7)和紫外灯控制器(17)组成,臭氧发生器(1)产生的臭氧经管道送入催化氧化反应池(6)中,经扩散器(5)释放出来,形成自下而上的气液混合流,促使催化氧化反应池(6)内的粉末催化剂处于悬浮状态,利于臭氧、污水和催化剂的均匀混合,也利于均匀的接受紫外灯Ⅰ(7)的辐照,提高了催化氧化的效果,紫外灯Ⅰ(7)由紫外灯控制器(17)实现自动控制;
(3)催化剂分离与自动循环:由催化剂分离泵(8)、流量计(18)、进水阀(16)、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9)、催化剂回流阀(10)、失活催化剂外排阀(11)和循环管道组成,催化剂分离泵(8)将催化氧化反应池(6)内的粉末催化剂混合液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送入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9)内进行催化剂的分离,分离后的催化剂经由催化剂回流阀(10)自动循环至水射器(4)处重复使用,失活的催化剂经失活催化剂外排阀(11)排出;
所述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9)中,进水管(9-2)穿过密封端板(9-1)进入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内部的滤筒(9-15)不透水端与壳体(9-16)之间的间隙处,进水管(9-2)尾部接有扁平喷嘴(9-21),扁平喷嘴(9-21)的最低处与滤筒(9-15)外部的外格网(9-12)的最高处持平或略高,通过扁平喷嘴(9-21)喷出一定压力和一定流速的粉末催化剂混合液,对滤筒(9-15)表面的粉末催化剂进行切线冲刷,从而消弱了因粉末催化剂的积累造成的压差升高;粉末催化剂混合液以切线冲刷的方式进入到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9)内部以后,清水便可先后通过滤筒(9-15)表面的外格网(9-12)、滤布(9-11)、内格网(9-10)进入到滤筒(9-15)内部,经喷头(9-6)汇集到出水管(9-3)后排出,而粉末催化剂则被滤布(9-11)拦截下来;
(4)清水储存及反洗:由脉冲反洗泵(12)、清水池(13)、脉冲反洗阀(14)和出水阀(15)组成,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9)的出水经出水阀(15)送入清水池(13)储存,当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9)内的运行压力超过一定数值后,开启脉冲反洗泵(12)和脉冲反洗阀(14),将清水池(13)内的水反送入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9)内进行脉冲反洗,脉冲反洗排水送至水射器(4)处,再进入催化氧化反应池(6)继续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氧化处理污水过程中粉末催化剂高效分离并自动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催化剂的粒径范围为18~200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氧化处理污水过程中粉末催化剂高效分离并自动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9-15)的旋转转速范围为100~3000rp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氧化处理污水过程中粉末催化剂高效分离并自动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水力截留脉冲分离器(9)内部设置的紫外灯Ⅱ(9-19)的功率为10~50W,其输出波长范围覆盖180nm~38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22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