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轴类双频淬火用感应加热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0728.3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萌;王鸿;尚振伟;胡乃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1/62;C21D9/38;C21D9/28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 |
地址: | 459000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器底座 方铜管 感应圈 支撑板 淬火 电木板 绝缘套 双频 外圆 翼板 感应加热 连接螺栓 出水口 进水口 辊轴 折弯 支撑 淬火感应圈 绝缘电木板 温度一致性 铜接头 螺钉 铺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轴类双频淬火用感应加热器具,包括感应器底座、感应器底座支撑板、放在感应器底座和感应器底座支撑板中的方铜管、与方铜管相接的铜接头,在感应圈外圆上焊有折弯方铜管,感应圈外圆外面为与折弯方铜管相接的方铜管进水口部分和出水口部分,方铜管进水口部分和出水口部分分别放在两处感应器底座上,两处感应器底座和感应器底座支撑板之间设有电木板,两处感应器底座支撑板和电木板之间靠穿在绝缘套中螺钉连在一起;在感应圈外圆上设有两对支撑用翼板,每对支撑用翼板间通过连接螺栓相连并在连接螺栓外设有电木绝缘套,在电木绝缘套外设有绝缘电木板,每对支撑用翼板间还铺设有平面电木板,使用本发明双频淬火感应圈后,增加了感应圈强度与刚性,提高了淬火温度一致性,提升了淬火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处理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淬火加工质量和加工范围而实现的辊轴类双频淬火用感应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双频淬火感应器是工程中工件表面热处理加热装置,在冶金轧制辊轴等零件的表面处理中应用广泛。不同直径轧辊需要不同规格感应器。本单位50/250HZ双频淬火机床上配套使用的感应器不同于一般表淬厂家,属于非标件,使用时需提前订购,周期较长,并且,在外购产品的设计结构上没有足够的刚性支撑固定点,在淬火时由于受电磁力作用,会使中频淬火感应圈发生变形,造成淬火感应圈的较快损坏,并会影响到淬火质量的一致性;而且,在外订购的感应器感应加热时中频电流密度过高,管径拐角处,冷却水流量不够,局部会过热,而过热温度会产生二次再结晶而使晶粒粗大,反复加热,晶界处杂质聚集,电阻增大,更会造成氧化、疏松,最终使感应器拐角开裂报废。鉴于此,我们发明了Φ280规格双频淬火感应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感应圈变形及克服方铜管单位面积水流量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辊轴类双频淬火用感应加热器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辊轴类双频淬火用感应加热器具,包括感应器底座、与感应器底座连接在一起的感应器底座支撑板、放置在感应器底座和感应器底座支撑板中的方铜管、与方铜管相接通的铜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感应圈的外圆上焊置有折弯方铜管,在感应圈的外圆外面为与折弯方铜管相接通的方铜管的进水口部分和出水口部分,方铜管的进水口部分和出水口部分分别放置在两处感应器底座上,在两处感应器底座和感应器底座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电木板,两处感应器底座支撑板和电木板之间靠穿在绝缘套中的螺钉连接在一起;
在感应圈的外圆上设有两对支撑用翼板,每对支撑用翼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接并在连接螺栓外面设有电木绝缘套,在电木绝缘套外面设有绝缘电木板,在每对支撑用翼板之间还铺设有平面电木板。
所述感应圈外圆焊置有上下4匝道的折弯方铜管。
所述平面电木板内开有实现绝缘支撑的圆孔。
所述两处感应器底座内开设有四个开口槽,在四个开口槽内分别焊置有上下4匝道的方铜管和与流通冷却水相接通的铜管接头。
所述在感应圈的外圆上设有的两对支撑用翼板从两处感应器底座向外按照150°、210°方向设置。
所述平面电木板内的圆孔直径为Φ42,其圆心处于以感应圈(8)为圆心的直径为Φ1090圆与感应圈150°方向相交位置处。
方铜管退火后其内孔16×11CM与铜管接头Φ12CM之间敲至紧密配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使用本发明双频淬火感应圈后,支撑翼板与螺栓的绝缘固定大大增加了感应圈的强度与刚性,提高了淬火温度的一致性,进一步提升了淬火质量;方铜管拐角处,采用三面剖100°折弯焊接,减少焊道位置,提高单位面积内的水流量,降低了局部温度,改善拐角频繁开裂的现象,进而延缓了双频淬火感应圈使用寿命,为单位节约了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支撑用翼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0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