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效抑制黄曲霉合成黄曲霉毒素的阴沟肠杆菌生防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30520.1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8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武;丁小霞;王同;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B9/28;C12R1/0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抑制 黄曲霉 合成 毒素 阴沟 杆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效抑制黄曲霉合成黄曲霉毒素的阴沟肠杆菌生防菌株及其应用。阴沟肠杆菌生防菌株3J1EC已于2017年6月1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330。其可用于抑制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防治粮食作物的黄曲霉毒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效抑制黄曲霉合成黄曲霉毒素的阴沟肠杆菌生防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黄曲霉菌是一种病原性真菌,能产生一类强致癌有剧毒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包括B、G和M族,其中B1最普遍且毒性最强。其能广泛污染花生,玉米等粮食作物,严重威胁人及家畜的健康,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黄曲霉及毒素污染的防控刻不容缓。
目前,在对黄曲霉菌的防治中,有物理、化学、生物三种防治方法。但化学防治不但成本高,且易污染环境,在防控病原菌的同时病原菌也易对化学药剂产生耐药性甚至抗药性。物理防治有费时费力、去毒率不高、易造成营养物质流失。而生物法具有安全、高效、持久的优点。因此,加强黄曲霉菌生物防控的研究对我国农业产业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种类的微生物可抑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可显著抑制黄曲霉对玉米穗的侵染和毒素的产生;Bacillus pumilus的发酵液可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刘姝等从连云港海域筛选得到一株产广谱、高活性抗菌物质的放线菌GB-2,对黄曲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新疆吐鲁番沙漠中分离获得一株放线菌,该菌株产生的抗生素对黄曲霉具有抑制效果;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孔青等发现一株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可以抑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其在培养基中抑制率约为87%,在受机械损伤(被打过孔)的花生上可抑制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而在没有机械损伤的花生上,此株芽孢杆菌不能抑制毒素合成。目前的现有研究中暂未见非脱羧勒克菌抑制黄曲霉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高效抑制黄曲霉合成黄曲霉毒素的阴沟肠杆菌生防菌株3J1EC及其应用。本发明中的阴沟肠杆菌生防菌株3J1EC能显著抑制黄曲霉产毒,对不同品种来源的花生黄曲霉产毒有极好的抑制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阴沟肠杆菌生防菌株3J1EC,已于2017年6月1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330。
本发明将于湖北黄陂花生地里采集的土壤用梯度稀释后取100μL于LB固体培养基中涂平板进行培养,将长出的细菌用接种环挑出转接到新鲜的LB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平板划线,多次转接后挑取单菌落,通过在培养基中与黄曲霉共培养实验,即:花生离体接种黄曲霉进行共培养抑菌实验,测其产毒力,最终筛选出一株对黄曲霉产毒有显著作用的菌株3J1EC,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330。利用16S rDNA特异性扩增技术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这是一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属于肠杆菌科,肠杆菌属。
表1:阴沟肠杆菌3J1EC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上述阴沟肠杆菌3J1EC在抑制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具体的应用方法为:将阴沟肠杆菌3J1EC发酵液包覆在生物样品表面,防治生物样品的黄曲霉毒素污染。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阴沟肠杆菌3J1EC发酵液的终浓度为(1-9)×107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05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