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SP平台的图像识别处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6579.3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康;尤伟军;赵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5/10 | 分类号: | G06F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19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识别 图像数据 信号量 队列 系统运行稳定性 图像识别算法 消息队列 最终结果 多线程 高效性 健壮性 看门狗 算法 线程 调试 保证 监控 展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SP平台的图像识别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利用信号量和FIFO图像数据队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多种算法的单独调试,其中该系统中的DSP主控制器用以执行该图像识别方法。采用了该发明中的基于DSP平台的图像识别处理方法和系统,通过FIFO图像数据队列和上一级的信号量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多线程中图像识别的高效性,最后再通过MSG‑FIFO消息队列执行相应动作以将最终结果展示给用户。同时该图像识别处理方法中还包括一个看门狗线程,可以对图像识别处理方法及系统进行监控,保证了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健壮性,更便于集成多种图像识别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图像识别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DSP平台的图像识别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AI)在国内不断的涌向高潮,以图像识别为基础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辅助驾驶、电子侦查、人脸支付,由于人们对于这种智能化的依赖越来越高,图像识别的算法数量越来越多、复杂越来越高、集成度越来越高,这就急需一种能够集成多种识别算法并能方便对每种算法进行单独调试的图像识别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集成多种算法的基于DSP平台的图像识别处理方法和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于DSP平台的图像识别处理方法和系统具有如下构成:
该基于DSP平台的图像识别处理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图像源数据进行预处理,以获取第一待处理图像;
(2)将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放入FIFO图像数据队列中,同时根据预处理过程中释放的信号量,对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处理以形成最终图像;
(3)根据步骤(2)中释放的信号量,将所述最终图像放入反馈控制器中的第m个FIFO图像数据队列中以获取待分析图像,其中m≥3;
(4)对所述的待分析图像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执行相应动作。
该图像识别处理方法的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CCD光感元件进行图像源的采集,并根据一帧中断信号,获取帧图像;
(1.2)将所述的帧图像放入第一FIFO图像数据队列中,所述第一FIFO图像数据队列释放第一信号量;
(1.3)根据所述第一信号量,第二FIFO图像数据队列对所述帧图像附加属性标识,以获取第一待处理图像。
该图像识别处理方法的步骤(2)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放入FIFO图像数据队列中,同时根据预处理过程中释放的信号量,对所述第一待处理图像进行n次识别以形成最终图像,其中n≥1。
该图像识别处理方法的步骤(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3.0)根据所述最终图像获取第一待调试图像。
该图像识别处理方法的步骤(3.0)包括以下步骤:
(3.01)将所述最终图像的信号量传递给第p个FIFO图像数据队列,并将所述最终图像放入所述第p个FIFO图像数据队列中,以获取待编码图像,其中p≠m;
(3.02)对所述待编码图像进行压缩和编码,以获取第一待调试图像;
(3.03)对所述第一待调试图像进行调试和监控。
该图像识别处理方法的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4.1)对所述的待分析图像进行分析以得到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65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