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置手摇式冰密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5306.7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孙程;王迎晖;朱建良;田于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9/20 | 分类号: | G01N9/20 |
代理公司: | 32228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珠丝杠 导柱 密度测量装置 部件连接 连接支座 无油衬套 上端 手摇式 移动块 顶置 丝杠 镶件 底座 螺母 工作可靠性 直角形结构 安装固定 安装螺母 固定锥座 过盈配合 螺丝安装 上下间隔 止动螺丝 转轴连接 角旋钮 内固定 外侧部 角边 螺丝 手轮 铜套 无油 细杆 锥座 | ||
一种顶置手摇式冰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通过螺丝安装有导柱,所述导柱内固定安装有丝杠安装镶件,所述丝杠安装镶件上通过无油铜套安装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的上端通过止动螺丝与手轮的转轴连接,同时,滚珠丝杠上端还通过第二无油衬套和螺丝与导柱连接;所述滚珠丝杠上安装螺母,所述螺母的外侧部安装有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上固定压冰支座,所述压冰支座成直角形结构,所述压冰支座一直角边外侧上下间隔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通过第一无油衬套和七角旋钮安装在导柱上,所述所述压冰支座另一直角边上固定压冰部件连接杆,所述压冰部件连接杆的底部安装固定锥座,所述固定锥座的底部过盈配合有三根压冰细杆。工作可靠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度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顶置手摇式冰密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等级冰区破冰船技术的开发,船舶设计工程师对水池模型试验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试验水池不仅要开展常规无冰水域下的模型试验,也要能够在试验室内模拟海冰环境,实现对船舶破冰性能的预报和评估。为保证船模试验时,模型冰随船体的翻转、挤压运动与真实航行情况相似,要求模型冰能够在密度上与海冰一致。冰密度是试验测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常规的做法是通过测量冰块的质量和体积,进而使用公式计算获得冰密度。尽管这一测量方法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测量时往往由于冰块的融化、破碎以及体积不规则造成实际测量误差的产生,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因此,目前冰密度的测量主要采用称重法。
为通过试验准确测量冰的密度,将冰密度测量分为如上图所示的3个步骤。主要步骤描述如下所示:
(1)将盛有一定质量水溶液的容器放置于电子秤上,按“去皮”键,将电子秤的重量置零,即m1=0;
(2)用工具从制得的冰中切取出一块冰作为待测冰块,将待测冰块放入盛有一定质量水溶液的容器,测量获得质量m2;
(3)用工具将待测冰块浸入容器的水中,同步测量获得质量m3。
其中,m2=ρi·Vi;m3=ρw·g·Vi/g。
因此,
上式中,ρw是水溶液的密度,ρi是冰的密度,Vi是冰的体积。
采用这样的方法仅需要测量上述两个步骤的质量,记录电子秤示值数,通过计算获得冰密度。
基于以上原理,项目组开发了一套冰密度测量装置,可实现对采集冰样的规则切割和密度测量。但是,在试验室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新研制的冰密度测量装置无法实现自锁功能,压冰部件在没有旋钮固定的情况下会在竖直方向自由滑落。
(2)装置本身的手摇力矩过大,操作起来较为不便,且轴向刚度也偏低。
(3)装置进给精度较低,无法实现精确的微进给。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顶置手摇式冰密度测量装置,从而可实现对冰块密度的精确测量,在试验与测试技术开发领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53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