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主电路导体配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24758.3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改红;张海燕;朱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4 | 分类号: | H01H71/04;H01H71/08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互感器 电路 导体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主电路导体配线结构,绝缘件从负载侧穿过互感器环形中心腔且与互感器固定连接,绝缘件上设有向互感器环形中心腔突出的十字形筋,十字形筋将互感器环形中心腔分隔成四个相等的绝缘区域,A、B、C、N四相接线端子均呈U形结构,四个接线端子U形底部分别穿过对应的一个绝缘区域,且A相接线端子和N相接线端子镜面对称,B相接线端子和C相接线端子镜面对称,四个接线端子U形底部穿过互感器环形中心腔的径向截面积相同,能实现一次回路的每项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提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中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具体是断路器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主电路导体的配线结构。
背景技术
零序电流互感器是通过检测主电路的剩余电流,并将其转换成二次回路的输出电压,直接或通过信号放大后间接施加到剩余电流脱扣器的脱扣线圈上,实现剩余电流脱扣器的动作,从而保护整个回路。因此,剩余电流互感器的检测精度及检测可靠性至关重要。当没有接地故障时,通过互感器一次回路的每项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应能相互抵消,剩余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没有电压输出。
四极剩余电流断路器是在三极的基础上加上与中性线对应的N极部分,即在A极、B极、C极的基础上加上N极。互感器一次回路导线的配置方式是将A、B、C、N相的端子折弯成U形后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参见图1,在现有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结构中,互感器1的中心通孔设有四个区域,分别是10号、20号、30号、40号区域,ABCN导线一般按如下布置方式穿过互感器的中心通孔:A相连接组件竖直布置在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10号区域,B相连接组件横向布置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20号区域,C相连接组件竖直布置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30号区域,N相连接组件竖直布置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40号区域。这种结构由于穿过互感器中心通孔的导体布置不对称而导致漏磁通的存在,即在主电路未发生接地故障的情况下,也会在二次回路侧产生一个电压输出,在输出电压足够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断路器的误动作,影响整个通电回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回路的连接组件的布置结构,即提供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主电路导体的配线结构,实现一次回路的每项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的相互抵消,提升此剩余电流互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可靠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绝缘件从负载侧穿过互感器环形中心腔且与互感器固定连接,绝缘件上设有向互感器环形中心腔突出的十字形筋,十字形筋将互感器环形中心腔分隔成四个相等的绝缘区域,A、B、C、N四相接线端子均呈U形结构,四个接线端子U形底部分别穿过对应的一个绝缘区域,且A相接线端子和N相接线端子镜面对称,B相接线端子和C相接线端子镜面对称,四个接线端子U形底部穿过互感器环形中心腔的径向截面积相同。
进一步地,在电流互感器的进线侧设有互感器支架,互感器支架具有一块与互感器环形中心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支架U型板,支架U型板的开口朝向互感器,支架U型板的底面向互感器方向突出有支架筋板,支架筋板将支架U型板内部分成互感器区域和线路板区域,在互感器区域的U型板底面上开有支架通孔,支架通孔的中心轴与互感器环形中心腔的中心轴共线,内径与互感器环形中心腔的内径相等,绝缘件和接线端子组件均穿过支架通孔,绝缘件与支架U型板平齐,接线端子组件则伸出支架通孔后在进线侧连接主电路。
进一步地,A、B、C、N四相接线端子的四个进线端的端面平齐且高度一致,四个出线端的端面平齐且高度一致。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解决一次回路导线需要裹上绝缘胶带的繁琐问题,具有优异的相间绝缘性能,能实现一次回路的每项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提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可靠性,且A相接线端子与N相接线端子镜面对称,B相接线端子与C相接线端子镜面对称,能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47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孔夹持装置
- 下一篇:混合输电线路参数未知的故障测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