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素钢提料板表面耐高温耐磨合金铸造层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21708.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4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聂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恒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06 | 分类号: | C23C14/06;C23C14/34;C25D3/56;C23C28/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43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素钢 提料板 表面 耐高温 耐磨 合金 铸造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耐磨合金铸造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素钢提料板表面耐高温耐磨合金铸造层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钢表面沉积类石墨碳镀层、保温处理以及镀覆镍基镀层。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在ZG25MnCrNiMo铸钢沉积类石墨碳镀层,得到结构输送、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薄膜,然后经保温处理后,提高类石墨碳镀层结构的稳定性,在其表面镀覆镍基镀层,能够有效提高镍基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镍基镀层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稳定性和耐磨性,提高其表面硬度,冲击韧性达到8.6J/cm²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耐磨合金铸造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素钢提料板表面耐高温耐磨合金铸造层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提料板是氧化铝冷却机的关键部件,它与高温铝粉接触摩擦,需具有抗高氧化和抗高摩擦的性能,最早的提料板材质为ZG25铸钢,其寿命为2个月左右,影响生产,将ZG25铸钢材质改用铬钼氮耐热钢材质,其耐用性虽有提高,但也只有3-4个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以碳素铸钢作为提料板,并在其表面复合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的铸造层,相比现有技术使用寿命提高至1年左右,且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与高温铝粉接触摩擦,会导致复合耐高温耐磨合金材料的铸造层部分脱落,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碳素钢提料板表面耐高温耐磨合金铸造层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碳素钢提料板表面耐高温耐磨合金铸造层的加工方法,所述提料板基体为ZG25MnCrNiMo铸钢,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铸钢置于镀膜设备中,以30-50SCCM的速率向镀膜设备中通入氮气,控制铸钢的偏压为-300~0V,金属靶电流为2.5-4.5A,在铸钢表面沉积类石墨碳镀层,沉积时间为40-60分钟;
(2)将上述所得铸钢在温度为400-600℃的保温箱中保温2-4小时;
(3)在上述保温处理后的铸钢表面镀覆一层镍基镀层,所述镍基镀层由电镀液沉积得到,所述沉积速度为8-10μm/小时,在温度为40-45℃的条件下,所述电镀液包括镍82-96g/L、铬8.6-10.5g/L、锡1.5-2.5g/L、硼酸20-30g/L、酚醛树脂16-24g/L、硫酸4-8g/L。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ZG25MnCrNiMo铸钢采用双激振器同步锁相装置,在振动频率8500-9500转/分钟的条件下浇铸。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类石墨碳镀层的厚度为2-10μm;所述镍基镀层的厚度为20-30μ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镀覆镍基镀层后用温度为40-50℃的去离子水冲洗10-20分钟,风干即可。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在ZG25MnCrNiMo铸钢沉积类石墨碳镀层,得到结构输送、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薄膜,然后经保温处理后,提高类石墨碳镀层结构的稳定性,在其表面镀覆镍基镀层,能够有效提高镍基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镍基镀层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稳定性和耐磨性,提高其表面硬度,冲击韧性达到8.6J/cm²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碳素钢提料板表面耐高温耐磨合金铸造层的加工方法,所述提料板基体为ZG25MnCrNiMo铸钢,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铸钢置于镀膜设备中,以40SCCM的速率向镀膜设备中通入氮气,控制铸钢的偏压为-150V,金属靶电流为3.5A,在铸钢表面沉积类石墨碳镀层,沉积时间为50分钟;
(2)将上述所得铸钢在温度为500℃的保温箱中保温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恒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恒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21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