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室内建材VOCs散发预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9416.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喻伟;张盛;李百战;戴维;刘红;王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元 室内 建材 vocs 散发 预测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发明提供一种多元室内建材VOCs散发预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多元建材综合散发预测模型、获取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代入多元建材综合散发预测模型、室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输出至用户端等步骤。该方法避免了已有方法中模型系统复杂和测试时间长等不足,此方法简便、测试时间短,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非常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环境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元室内建材VOCs散发预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家装变得复杂多样。而这些家装材料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物气体(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过敏、哮喘,严重时甚至导致癌症等重大问题。
现有应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应对方法大部分是采用实时监测的方法,对比国家相关标准,从而判断室内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采样方法和浓度限值有了明确的要求,首先筛选法采用的是密闭后采样,如果最初检测未达标,用户依然无法判断何时能够达标并造成不必要的检测成本;累积法对采样时间的选取要求较高并且需要持续采样,依然会产成很大的成本。《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了各种建材的相关标准,但其只是针对单一建材的相关要求,并不能判断多元建材综合作用时是否合乎标准;其中也对现场测试进行的要求,但现场测试的不确定性太大,无法真实判断是否真正符合国家标准。虽然实时监测虽然减少了人力成本,但由于现有传感器的技术不够成熟并且用户需要自己购买监测器材及配套需要不少的经济支出,因此无法有效的普及。另外,实时监测只能在用户装修完成之后进行安装,用户无法从源头判断装修建材是否会造成超标的室内污染,很可能造成“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的尴尬局面。
从Little提出的建材污染物散发模型发展至今,散发模型也逐渐完善,但大部分只是针对单一建材污染物散发进行的相关研究,少数对于多元建材污染物散发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又过于复杂繁琐,而在人们实际生活中接触的室内环境均是由多种建材共同营造下的室内环境,以往的建材散发模型并不能适用于现有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元室内建材VOCs散发预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多元室内建材VOCs散发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多元建材综合散发预测模型。
2)获取监测数据。其中,所述监测数据包括建筑区域信息、房间信息、地区气象参数、建材散发过程关键参数。所述待测建筑区域信息、房间信息由用户于用户端填写。所述地区气象参数采用国家气象数据。所述建材散发过程关键参数包括初始可散发浓度C、扩散系数D和分配系数K,由环境舱系统测得。
3)将各监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线或网络传输至计算机。其中,所述计算机的输入端连接环境舱系统和用户端,输出端连接用户端。
4)计算机接收监测数据后,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室内外风环境模拟得到换气次数n、空间体积V和对流传质系数h。其中,h为对流传质系数(m/s)。V为建材所在的空间体积(m3)。
5)计算机将换气次数n、空间体积V、对流传质系数h、初始可散发浓度C、扩散系数D、分配系数K代入步骤1)中所述的多元建材综合散发预测模型中,分析计算得出室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6)计算机将室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输出至用户端。用户端界面上显示室内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进一步,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建立第k种建材的传质方程组如式(1)。建立环境舱内的VOCs平衡方程如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9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