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湿降尘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6744.7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潘新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方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3/02 | 分类号: | E01H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276826 山东省日照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湿 降尘 推车 | ||
1.一种加湿降尘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盛液桶、上支架、车体、旋转动力齿轮组、泵体齿轮动力组、齿轮连接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所述的盛液桶安装在上支架的空腔中,盛液桶的出液口插入在上支架下端的通孔中,盛液桶的出液口处密封有一层密封膜;所述的车体上端壁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杆,所述的上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导向筒,所述的导向筒上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的上端穿过导向筒的导向孔;所述的上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限位板;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的上端穿过导向筒的导向孔分别与一固定块连接;所述的固定块上设有滑道孔,第一定位板的两端穿过固定块上的滑道孔,两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各通过限位拉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定位板顶在同侧第一限位板的下端;所述的上支架的两侧分别与一双面齿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端设有一推板,所述双面齿条的下端穿过车体上端壁上的齿条孔;所述的车体空腔内对称安装有两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分别安装有旋转动力齿轮组和泵体齿轮动力组,所述的旋转动力齿轮组与L型杆铰接,所述的泵体齿轮动力组与V型杆铰接;所述的旋转动力齿轮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的泵体齿轮动力组包括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蜗杆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第一从动齿轮的齿轮孔连接;第一转动轴穿过车体上端壁,下端与蜗轮连接,上端与第一外齿轮连接,所述的第一外齿轮与第二外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外齿轮与第三外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三外齿轮与第一半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二外齿轮、第三外齿轮、第四外齿轮、第五外齿轮与车体的上端壁上表面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外齿轮与第二半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四外齿轮与第五外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四外齿轮与第一外齿轮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的车体的上端壁上设有一环形滑道,齿圈的下端滑块嵌在环形滑道内,所述的第一半齿轮和第二半齿轮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分别与齿圈内啮合;第二转动轴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一端与第二从动齿轮连接,另一端与主动锥齿轮连接;所述的车体内安装有一动力泵、三通阀、多通阀,所述的动力泵包括两套泵力系统,所述的泵力系统包括泵体、软管、挤压轮和中心架;所述的泵体安装在车体的上端壁,泵体上设有圆柱形空腔,所述的泵体圆柱形空腔的圆心处设有一通孔,通孔内有一可转动的泵轴,所述泵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中心架的中间位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的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中心架与多个挤压轮的圆心处为可转动连接,中心架的每个分支末端与一个挤压轮的圆心通过轴连接;所述的软管由泵体进液孔进入,泵体出液孔穿出;上端为一盲孔的导液管穿过车体上端壁通孔,所述导液管的外壁上多个通孔与盲孔相通,导液管下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两个软管的入口端;所述的齿圈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形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两软管穿过车体上端壁上的出液孔,通过多通阀与多个雾化喷头连接;所述的车体内安装有两组齿轮连接装置和两组齿轮分离装置;所述的齿轮连接装置包括导向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L形钩、复位杆和驱动板,所述的导向板上设有两导向销轴,分别嵌在L型杆和V型杆的长方形导向孔内,所述的车体的侧壁上设有一带有滑道孔的滑道块,所述的导向板穿过滑道孔,所述的导向板上套有第一压板,所述的导向板的下端与第二压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第四压缩弹簧连接,两个所述的驱动板的中间位置分别通过轴与所述的隔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L形钩的上端与车体的侧壁为可转动连接,下端钩在第二压板的外缘下端;所述的L形钩上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所述的车体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方形导向杆,所述的第一方形导向杆的一端插入在复位杆外端的方形导向孔内,通过第一压缩弹簧与复位杆的方形导向孔的孔底连接;所述的驱动板和复位杆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导向销轴,嵌在L形钩的长方形导向孔内;所述的复位杆上设有一环形滑道,所述的环形滑道内嵌有环形滑块;拨板穿过所述的车体侧壁的L形通孔与环形滑块连接;所述的齿轮分离装置包括铰接板、定位块、第二方形导向杆、挡板、外套筒和第三方形导向杆;所述的车体两端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方形导向杆,所述的第二方形导向杆插入在定位块外端的方形导向孔内,所述的定位块的外端与车体内壁通过第二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的铰接板外端与定位块的内侧铰接,两铰接板的内端相互铰接;所述的车体的底板上安装有第三方形导向杆,所述的第三方形导向杆插入在外套筒下端的方形导向孔中,所述的外套筒的上端与挡板连接,所述的挡板的两侧为倾斜面,所述的挡板与车体的底板通过第三压缩弹簧连接,两定位块压在压板的上端,所述的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连接板的上端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挡板连接;拉板的一端穿过车体侧壁上的长方形通孔与挡板连接;所述盛液桶设有一配重块,能够增加盛液桶的重量;所述的旋转动力齿轮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蓄力齿轮、第一减速齿轮、第一加速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卷簧;所述的第一蓄力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蓄力齿轮与第一卷簧的内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蓄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减速齿轮轴心与一L型杆的一端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L型杆的弯曲处与第一加速齿轮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L型杆的另一端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一加速齿轮与第一减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加速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泵体齿轮动力组包括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二蓄力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第二减速齿轮、第五传动齿轮、第二加速齿轮、第六传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二卷簧;所述的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二蓄力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二卷簧的内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蓄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蓄力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二减速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五传动齿轮与第二加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加速齿轮与第六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六传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五传动齿轮与V型杆的外侧端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V型杆的弯曲处与第六传动齿轮为转动连接,所述的V型杆的内侧端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方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日照方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67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