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方法及切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6380.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6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24 | 分类号: | H04W36/24;H04W36/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闲信道 目标通道 请求节点 无线传感网 目标信道 切换系统 信道切换 无线传感网络 非空闲状态 查询目标 传输数据 传输效率 节点获取 空闲状态 目标节点 切换单元 通信信道 丢包率 侦测 匹配 空闲 变更 传输 携带 | ||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方法及切换系统。其中,包括:步骤1、于请求节点的通信信道处于非空闲状态下,发出一携带有目标信道标识的切换请求;步骤2、与所述目标信道相匹配的目标节点接收所述切换请求,并根据所述切换请求侦测所述目标通道是否空闲;步骤3、切换单元于所述目标通道空闲状态下,将当前所述请求节点切换至目标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查询目标节点获取该空闲信道,利用该空闲信道传输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同时当确定了一个空闲信道之后,待请求节点的数据被传输完毕之前,不会出现变更通道的现象,有效降低了丢包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方法及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网络采用的2.4Ghz无线技术(工作于2.400Ghz~2.483Ghz的ISM频段)进行数据的传输,2.4GHz无线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供开源使用。ZigBee、Wi-Fi、蓝牙、无线USB均采用该频段进行数据的传输。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出现相互干扰或者丢包现象,通常会采用把通信的信道从一个无线信道转换到另一个无线信道的信道切换。但是现有的信道切换往往采用的是集中式的信道切换方式,该方法有一个信道协调器负责信道的切换,此种方式对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即Wi-Fi、蓝牙、无线USB、ZigBee),效率较高,但是对于无线传感网络,因数据的源点和接入点之间会出现其他较多的中间节点,进而采用集中式的信道切换无法使得数据被有效传输,需要在中间节点之间不停的变换信道,导致数据传输的丢包率较高,传输质量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质量底、数据丢包率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质量高、丢包率较低的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方法及切换系统。
一种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中,包括:
步骤1、于请求节点的通信信道处于非空闲状态下,发出一携带有目标信道标识的切换请求;
步骤2、与所述目标信道相匹配的目标节点接收所述切换请求,并根据所述切换请求侦测所述目标信道是否空闲;
步骤3、切换单元于所述目标信道空闲状态下,将当前所述请求节点切换至目标信道。
上述的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切换请求中还包括所述请求节点标识信息,还包括:
步骤4、所述目标节点侦测与所述切换请求相匹配的所述目标信道为非空闲状态下,发出新切换请求,并转至步骤2,所述新切换请求中包括新目标信道标识和所述请求节点标识信息。
上述的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切换单元于一预定的间隔时间后,将当前所述请求节点切换至目标信道。
上述的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预定的所述间隔时间为20S。
一种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系统,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中:包括
请求节点,用以于请求节点的通信信道处于非空闲状态下,发出一携带有目标信道标识的切换请求;
目标节点,用以接收所述切换请求,并根据所述切换请求侦测所述目标信道是否空闲;
切换单元,用以于所述目标信道空闲状态下,将当前所述请求节点切换至目标信道。
上述的无线传感网的信道切换系统,其中,所述目标节点侦测与所述切换请求相匹配的所述目标信道为非空闲状态下,发出新的切换请求至新的目标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6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