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施救机器人和地震施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5628.3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4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高进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B25J11/00;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吴昊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施救 机器 人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施救机器人和地震施救方法,该机器人设置有保命仓,保命仓为机器人本身的结构或机器人自动变形形成的结构;内部包括监测器、存储器、全景摄像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和施救处理模块,其中监测器对周边地震发生情况及地震强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存储器存储用户的照片和身体特征信息,全景摄像模块对机器人所在空间进行实时全景拍摄,将拍摄的全景图片发送给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图像识别模块对用户进行图像识别,施救处理模块在图像识别模块未识别到用户时,移动机器人直至识别到用户,在识别到用户时,定位出用户所在位置,采用将用户安置到保命仓中的方式对用户施救。可较好解决用户因熟睡或没有足够时间逃跑的问题,降低地震死亡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施救机器人和地震施救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虽然地震预测已经比较准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类死于地震,很多时候因为睡熟了或者发现后没有足够时间逃跑。机器人具有永不睡觉和反应速度快等特点,所以可以利用机器人来进行地震施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震施救机器人和地震施救方法,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震施救机器人,该机器人设置有保命仓,所述保命仓为机器人本身的结构或机器人自动变形形成的结构;机器人内包括监测器、存储器、全景摄像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和施救处理模块,
所述监测器,用于对周边地震发生情况及地震强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启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所述全景摄像模块和所述施救处理模块工作;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的照片和身体特征信息;
所述全景摄像模块,用于对机器人所在空间进行实时全景拍摄,将拍摄的全景图片发送给所述图像识别模块;
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全景摄像模块全景拍摄到的图片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用户照片,对用户进行图像识别;
所述施救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未识别到用户时,移动所述机器人直至识别到用户,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识别到用户时,定位出用户所在位置,采用将用户安置到所述保命仓中的方式对用户施救。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震施救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机器人,该机器人设置有保命仓,所述保命仓为机器人本身的结构或机器人自动变形形成的结构,该方法包括:
对周边地震发生情况及地震强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对机器人所在空间进行实时全景拍摄;
根据全景拍摄到的图片和预存的用户照片,对用户进行图像识别,在未识别到用户时,移动位置直至识别到用户;
定位出用户所在位置,采用将用户安置到保命仓中的方式对用户施救。
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施救机器人,通过监测器对周边地震发生情况及地震强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通过全景摄像模块对所在空间进行实时全景拍摄,并由图像识别模块根据全景拍摄到的图片和预存的用户照片,对用户进行图像识别,若未识别到用户时,则移动位置直至识别到用户,定位出用户所在位置,然后通过设置的保命仓,将用户安置到保命仓中对用户施救。为此,可以较好地解决用户因为熟睡或者发现后没有足够时间逃跑的问题,大大降低地震死亡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机器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施救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5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