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砖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5166.5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特洛依眼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1/00;E01C11/22;E01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砖 植被 海绵 三角形侧板 弧形侧板 上下两侧 左右两侧 加固层 渗水孔 土工布 墙砖 透水 绿化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砖,包括透水砖本体,所述透水砖本体上下两侧设置有三角形侧板,透水砖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有弧形侧板;透水砖本体中部设置有植被孔,植被孔四周设置有渗水孔,透水砖本体中部设置有加固层,透水砖本体底部设置有土工布。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合理,透水效果更好,更加牢固,可以作为墙砖实用,可以起到绿化效果种植植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砖。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透水砖起源于荷兰,在荷兰人围海造城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后的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续不断的地面沉降。一旦海岸线上的堤坝被冲开,海水会迅速冲到比海平面低很多的城市把整个临海城市全部淹没。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荷兰砖。
现有技术中的透水砖结构和形状都太多呆板,一般只作为地面用砖,很少作为墙体用砖。同时一般现有的透水砖只能起到透水的作用,并不能对周围环境起到更好绿化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透水效果更好,更加牢固,可以作为墙砖实用,可以起到绿化效果种植植被的海绵城市用透水砖。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砖,包括透水砖本体,所述透水砖本体上下两侧设置有三角形侧板,透水砖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有弧形侧板;透水砖本体中部设置有植被孔,植被孔四周设置有渗水孔,透水砖本体中部设置有加固层,透水砖本体底部设置有土工布。
通过在透水砖本体上下两端设置三角形侧板,这样两个透水砖放在一起会形成一个菱形的透水孔,方便多余的水体渗入土中。通过在透水砖本体两侧设置的弧形侧板,这样两个透水砖放在一起也有一定的空隙,方便多余的水可以通过这个空隙渗入土中,防止大量水堆积,给行人造成一定的困扰。通过在透水砖本体中部设置植被孔,可以种植绿色植被,在作为墙体砖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美化环境,在作为地砖的时候,也能够种植矮草,绿化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排水。在透水砖本体中部设置有加固层,可以使得透水砖更加坚固。在透水砖本体底部设置土工布,可以更好的吸收水体过滤水体,更好的排水。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孔分为第一渗水孔、第二渗水孔和第三渗水孔,所述第一渗水孔设置在植被孔上下两端,第二渗水孔和第三渗水孔设置在植被孔左右两侧。
通过将渗水孔分为第一渗水孔、第二渗水孔和第三渗水孔,可以更好的对多余的水流进行分流处理,使得在雨量过大的时候更好更快的对多余水体进行处理,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渗水孔和第三渗水孔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渗水孔和第二渗水孔为菱形,所述第三渗水孔为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层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溢流孔。通过在加固层内部设置有溢流孔,能够更好的在水体渗流到中部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导流到透水砖底部的土地。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孔为喇叭状。通过将溢流孔设置为喇叭状,可以更好更大面积的对多留水体进行导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特洛依眼镜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特洛依眼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51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