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钳位力可调切向驱动型旋转惯性式压电作动器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7906.0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源;徐明龙;邵妍;肖瑞江;韩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0 | 分类号: | H02N2/10;H02N2/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钳位力 可调 驱动 旋转 惯性 压电 作动器 方法 | ||
1.一种钳位力可调切向驱动型旋转惯性式压电作动器,其特征在于:主要零件包括底座(1)、轴承(2)、外壳(17)和两个反对称布置的驱动机构,整个结构具有旋转对称性,内部含有通孔;内圈垫片(15)粘接到轴承(2)的内圈上,通过螺钉固定到底座(1)上;轴承(2)的外圈和外圈垫片(16)粘接,外圈垫片(16)通过螺钉和外壳(17)固定;两个反对称布置的驱动机构包含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以及通过过盈配合分别安装在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内的第一压电堆(4)和第二压电堆(9);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一端为摩擦端,与轴承(2)的外圈表面通过面接触配合,另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底部凸起,固定在底座(1)上,除了固定端以外的部分悬空,不与底座(1)接触;圆弧状的第一弹性元件(5)和第二弹性元件(11)一端分别与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摩擦端面相对的面接触,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调节块(6)和第二调节块(12)上;第一调节块(6)和第二调节块(12)与分别底座(1)上的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3)接触;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3)上开有螺纹孔,第一螺钉(8)和第二螺钉(14)分别通过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3)上的螺纹孔挤压第一调节块(6)和第二调节块(12),使第一弹性元件(5)和第二弹性元件(11)产生变形,从而改变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与轴承(2)的外圈之间的正压力,起到调节钳位力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位力可调切向驱动型旋转惯性式压电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堆(4)和第二压电堆(9)在未通电时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的摩擦端与轴承(2)的外圈表面紧密接触,轴承(2)能够承受一定的扭矩,具有断电锁止功能;对第一压电堆(4)和第二压电堆(9)施加锯齿波电压,能够使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推动轴承(2)的外圈旋转,从而带动与外圈固定的外壳(17)旋转,输出位移;通过改变锯齿波的占空比,改变旋转的方向;作动器能够实现顺时针和逆时针双向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位力可调切向驱动型旋转惯性式压电作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元件(5)和第二弹性元件(11)表面贴有应变片,能够实时测量弹性元件的变形,由此计算得到正压力的准确值,根据需要实时测量并调节钳位力大小。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位力可调切向驱动型旋转惯性式压电作动器的作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未通电时,轴承(2)处于钳位状态,不能随意转动;开始作动时,第一步,同时对第一压电堆(4)和第二压电堆(9)施加缓慢上升的电压,压电堆将沿长度方向即轴承外圈圆周的切向伸长,同时使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沿此方向伸长,此阶段惯性力小于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与轴承(2)的外圈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将带动轴承(2)的外圈顺时针旋转一个较大的角度α;第二步,同时对第一压电堆(4)和第二压电堆(9)施加快速下降的电压,压电堆将沿长度方向快速回缩,带动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回缩,此阶段惯性力大于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与轴承外圈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菱形环(3)和第二菱形环(10)摩擦端与轴承(2)的外圈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轴承(2)的外圈几乎不动或沿逆时针旋转一个很小的角度β;两步之后,第一压电堆(4)和第二压电堆(9)回到原位,轴承(2)的外圈顺时针转动的角度为α-β;连续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能够使轴承(2)的外圈顺时针持续转动;改变驱动电压占空比,使第一步的电压快速上升,第二步的电压缓慢下降,能够实现驱动轴承(2)逆时针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9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