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红外成像设备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7592.4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军;王潇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4;G01J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奥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72 | 代理人: | 王佳健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红外 成像 设备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式红外成像设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最小可分辨温差是红外成像设备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传统上这个参数由标准四杆靶标与黑体辐射源组成组合式测试装置来测试。这种组合测试装置的温度调节依赖于黑体辐射源的温控器,且黑体辐射源和靶标之间存在热传递,限制了可获得的温差。同时,要想调节温差大小,需要调节黑体辐射源温度和环境温度,测试步骤较繁琐,且测试装置不易携带,不适用于现场测试。
现阶段对于红外成像设备最小可分辨温差测试装置的技术不是很多,现技术有的解决了光路垂直照射样品难度大的问题,有的解决了光路不能全反射问题,有的解决了加热样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体式红外成像设备测试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包括外壳、背景隔热板、温度控制器、测温板、灰体热发生器、数字温度计、接触式温度探头、集光照明器和准直仪。所述外壳内部含有背景隔热板、温度控制器、测温板、灰体热发生器、接触式温度探头、集光照明器、准直仪,所述背景隔热板固定在外壳底部内侧,所述温度控制器固定在背景隔热板正中间,用于调节控制灰体热发生器温度,所述测温板固定在温度控制器表面空腔处,使温度均匀稳定,所述灰体热发生器放置在测温板上,所述数字温度计安装在外壳外侧表面,所述接触式温度探头放置在测温板的钻孔中,所述集光照明器扣置安装于背景隔热板上方,所述准直仪内置安装于集光照明器的圆型孔径内,待测红外成像设备对准准直仪。所述灰体热发生器的表面开有带倾角的阵列槽,槽的深度不同。
进一步说,所述集光照明器为一个以灰体热发生器中心为圆心的半圆球,在半圆球的顶部切割出一个圆型孔,所述集光照明器采用具有导热性能的金属制作,能阻止红外线穿透,其弧形结构使得反射的红外线回到灰体热发生器中心处。
进一步说,所述准直仪内置安装于集光照明器其半圆球顶部切割出的圆型孔径内,所述准直仪为圆柱型结构,外表面与集光照明器半圆球顶部切割出的圆型孔紧密贴合,使得进入红外成像设备的红外线恰好垂直照射在灰体热发生器中心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计的最小可分辨温差测试装置,结构单一,使用方便,便于携带,通过改变灰体热发生器阵列槽的倾角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温差,可独立于环境温度实现对红外成像设备最小可分辨温差参数的测试,更换灰体热发生器,可以实现不同红外成像设备最小可分辨温差参数的现场快速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灰体热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外壳;2、背景隔热板;3、温度控制器;4、测温板;5、灰体热发生器;6、数字温度计;7、接触式温度探头;8、集光照明器; 9、准直仪;10、热成像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以红外热像仪为例,该实施例包括外壳1,背景隔热板2,温度控制器3,测温板4,灰体热发生器5,数字温度计6,接触式温度探头7,集光照明器8,准直仪9,热成像仪10。所述外壳内部含有背景隔热板、温度控制器、测温板、灰体热发生器、接触式温度探头、集光照明器、准直仪,所述背景隔热板被固定在外壳底部内侧,所述温度控制器被固定在背景隔热板正中间,所述测温板被固定在温度控制器表面空腔处,所述灰体热发生器放置在测温板上,所述数字温度计安装在外壳外侧表面,所述接触式温度探头放置在测温板的钻孔中,所述集光照明器被扣置安装于背景隔热板上方,所述准直仪内置安装于集光照明器的圆型孔径内,所述热成像仪对准准直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