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用牡丹种子的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7022.5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余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雪平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24/15;A01G24/10;A01C1/00;A01C21/00;A01N59/16;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4374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丹 种子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用牡丹种子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集与处理、(2)种子催根培养、(3)种子催芽育苗、(4)移栽及后期管理。本发明一种油用牡丹种子的育苗方法,能有效的打破牡丹种子的休眠,生根发芽率高,萌发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牡丹种子的育苗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用牡丹种子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牡丹(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为毛莨科芍药属,属落叶灌木植物。牡丹种子胚乳肥大,富含油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其种子油中共有17种脂肪酸成分,是一种良好的油料资源。
牡丹种子具有典型的上胚轴和下胚轴双重休眠的特性,在自然状态下,牡丹种子的萌发过程表现出阶段性,成熟种子在暖温条件下下胚轴伸长、生根,生根种子在低温后上胚轴休眠解除,再在暖温条件下发芽出土,而后幼苗生长。然而,在牡丹种子的繁殖过程中,种子常因休眠未解除或解除不彻底,而使发芽率降低,影响栽培生产。
凤丹牡丹是药油两用品种,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其中亚麻酸含量为40%以上,是橄榄油的140倍,大豆油的10倍,是一种良好的油料资源。凤丹牡丹种子萌发困难,育苗周期长,幼苗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根据牡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特性,开展凤丹牡丹育苗技术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尺寸在三维空间内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对种子的萌发及植物的生长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抑制和无显著影响三类。同时,同种纳米材料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即纳米材料的植物生物效应具有物种差异性。目前关于纳米氧化钛、纳米银、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对黄瓜、西红柿、大豆的生长发育的研究很多,对于牡丹种子萌发、生长的研究很少。
本发明将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铁和纳米氧化锌应用于油用牡丹种子的生根、催芽中,提高油用牡丹种子的生根率和发芽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种子的育苗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用牡丹种子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采集与处理:采集8月中下旬凤丹牡丹的成熟果实,放在阴凉通风处摊晾,待果实自然开裂时,取出种子,并用水选法选出成熟的种子;
(2)种子催根培养:将种子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种子表面水分,将种子在25-35℃、质量为种子质量4-6倍的水中浸渍9-15小时,取出种子,在阴凉处摊晾6-12小时,然后将种子置于装有基质Ⅰ的穴盘内,每个穴盘内放一颗种子,将穴盘放在20-30℃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至种子长出3cm以上的根,人工气候箱内湿度为75-90%,培养期间每日光照12h,通量密度为3000-12000lx,黑暗12h;
所述基质Ⅰ为河沙、草木灰、珍珠岩按质量比为2:1:1的混合物;
(3)种子催芽育苗:将经步骤(2)培养后长出3cm以上的根的种子置于装有基质Ⅱ的穴盘内,每个穴盘内放一颗种子,自然光照下培养至种子长出两片真叶;所述基质Ⅱ为河沙、蛭石按质量比为4:1的混合物;
(4)移栽及后期管理:将长出两片真叶的种苗移栽到沙床上自然光下培育,用遮阳网遮阴,每天淋水保持沙床湿度为40-60%;所述沙床中沙厚15-17cm,种苗移栽到沙床后的苗间距为35-55cm,沙床所用沙子为河沙。
一种油用牡丹种子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采集与处理:采集8月中下旬凤丹牡丹的成熟果实,放在阴凉通风处摊晾,待果实自然开裂时,取出种子,并用水选法选出成熟的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雪平,未经余雪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0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