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5253.2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1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三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雅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1/06 | 分类号: | B23C1/06;B23Q1/48;B23Q1/5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开放式 联动 数控 铣床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其结构包括传动装置、机体、放置架、底座、护罩、切削头、冷却管、控制柜、连接框、固定架、Z轴活动块,底座顶部与机体底部焊接,底座顶部两侧装有放置架,护罩后端与机体前侧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传动装置连接于机体与固定架之间,固定架底部与机体后端顶部垂直连接,固定架前侧与Z轴活动块背部活动连接,Z轴活动块右侧装有冷却管,连接框一端固定于固定架顶部,本发明一种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的传动装置,该设备的工作台也能够进行转动,这样就能够帮助数控铣床增加一个可动轴,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切屑,降低使用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属于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领域。
背景技术
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有分为不带刀库和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
现有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的工作台不能够进行转动,这样就会出现有很多地方不好进行切屑,增加使用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完善,现有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的工作台不能够进行转动,这样就会出现有很多地方不好进行切屑,增加使用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轻型开放式三轴联动数控铣床,其结构包括传动装置、机体、放置架、底座、护罩、切削头、冷却管、控制柜、连接框、固定架、Z轴活动块,所述底座顶部与机体底部焊接,所述底座顶部两侧装有放置架,所述护罩后端与机体前侧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传动装置连接于机体与固定架之间,所述固定架底部与机体后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架前侧与Z轴活动块背部活动连接,所述Z轴活动块右侧装有冷却管,所述连接框一端固定于固定架顶部,所述连接框另一端与控制柜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切削头顶部与Z轴活动块内部采用机械连接,所述传动装置由Z轴电机、第一传动杆、联轴器、Z轴位移连接块、Z轴蜗轮杆、限位板、联动齿轮、连接块、传动齿轮、Y轴位移连接块、Y轴蜗轮杆、弹性联轴器、第二传动杆、Y轴电机、固定夹板、轴承、驱动电机、传动杆、第二联轴器、连接杆、支撑架、双圈转盘、工作台、联动杆组成,所述Z轴电机底部与固定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与Z轴电机内部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固定于联轴器上半端内部,所述联轴器下半端内部与Z轴蜗轮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Z轴蜗轮杆侧面与Z轴位移连接块内部采用机械连接,所述Z轴位移连接块侧面与Z轴活动块内部活动连接,所述Z轴蜗轮杆底部贯穿固定于限位板内部,所述限位板两端与固定架内部垂直连接,所述固定夹板左端与机体右端垂直连接,所述Y轴电机底侧固定于固定夹板内部,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连接到弹性联轴器内部,另一端与Y轴电机内部采用机械连接,所述Y轴蜗轮杆一端固定于弹性联轴器左端内部,另一端连接到机体内部,所述连接块两端底部与Y轴位移连接块顶部垂直连接,所述Y轴位移连接块内部与Y轴蜗轮杆侧面采用机械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连接块右端内部,所述传动杆一端与Y轴电机内部采用机械连接,另一端连接到第二联轴器右端内部,所述第二联轴器一端固定于第二联轴器左端内部,另一端贯穿支撑架垂直连接到传动齿轮内部,所述支撑架内部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内侧面与连接杆侧面采用过度配合,所述传动齿轮侧面与联动齿轮侧面相啮合,所述联动杆底端贯穿联动齿轮垂直连接到连接块底部,所述联动杆侧面与联动齿轮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双圈转盘外圈与连接块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双圈转盘内圈顶部与工作台底部焊接,所述联动杆顶端与工作台内部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联轴器由右连接孔、弹簧片、联轴器体、左连接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按照间隔相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于联轴器体内部,所述右连接孔设于联轴器体右端内部,所述左连接孔设于联轴器体左端内部,所述Y轴蜗轮杆右端与左连接孔内部采用过度配合,所述第二传动杆左端与右连接孔内部采用过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雅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雅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5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