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AD建模数据流式传输方法、服务器和客户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4148.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2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广;刘昱;彭飞;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ad 建模 数据流 传输 方法 服务器 客户端 | ||
1.一种CAD建模数据流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云端三维模型分解成多个基础特征,并获得每个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
其中,所述云端三维模型包括多个所述基础特征,所述基础特征为三维立体结构;
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为所述三维立体结构的尺寸中的最大值,所述特征尺寸用于划分所述云端三维模型;
根据各个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以及预设数量的模型阈值将所述云端三维模型划分为相应数量的层次细节模型,并按照显示所述云端三维模型从粗到细的顺序设置相应所述层次细节模型的传输优先级;
其中,服务器按照所述模型阈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云端三维模型进行划分,或者按照所述模型阈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云端三维模型进行划分;所述预设数量以及所述模型阈值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设置,所述相应数量的层次细节模型比所述预设数量的模型阈值数量多一个;
所述按照所述模型阈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云端三维模型进行划分,包括:
先将各个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分别与最大的模型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大于等于所述最大的模型阈值,将所述基础特征作为所述层次细节模型的一部分,将层次细节模型的传输优先级设置为最高;
然后将各个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分别与第二大的模型阈值和所述最大的模型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小于所述最大的模型阈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大的模型阈值,将所述基础特征作为第二层次细节模型的一部分,并将第二层次细节模型的传输优先级设置为第二高;直至得到所述相应数量的层次细节模型;
根据所述传输优先级将各个所述层次细节模型发送至客户端进行显示;其中,所述客户端为瘦客户端;
其中,所述传输优先级用于确定对应的所述层次细节模型数据传输的顺序,所述传输优先级高的所述层次细节模型优先被所述服务器向所述客户端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优先级将各个所述层次细节模型发送至所述客户端进行显示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优先级将各个所述层次细节模型压缩后发送至所述客户端进行显示。
3.一种CAD建模数据流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服务器按照层次细节模型的传输优先级发送的各个所述层次细节模型;
根据所述传输优先级依次显示对应的所述层次细节模型,所述传输优先级高的所述层次细节模型优先被客户端显示;
其中,各个所述层次细节模型是所述服务器在将云端三维模型分解成多个基础特征,并获得每个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之后,根据各个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以及预设数量的模型阈值划分所述云端三维模型获得的;所述传输优先级是按照各个所述层次细节模型显示所述云端三维模型从粗到细的顺序设置的;
所述云端三维模型包括多个所述基础特征,所述基础特征为三维立体结构;
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为所述三维立体结构的尺寸中的最大值,所述特征尺寸用于划分所述云端三维模型;
其中,各个所述层次细节模型是所述服务器按照所述模型阈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云端三维模型进行划分获得的,或者按照所述模型阈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所述云端三维模型进行划分获得的;所述预设数量以及所述模型阈值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设置,获得的层次细节模型比所述预设数量的模型阈值数量多一个;
所述各个所述层次细节模型是所述服务器按照所述模型阈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云端三维模型进行划分获得的,包括:
先将各个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分别与最大的模型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大于等于所述最大的模型阈值,将所述基础特征作为所述层次细节模型的一部分,将层次细节模型的传输优先级设置为最高;
然后将各个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分别与第二大的模型阈值和所述最大的模型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基础特征的特征尺寸小于所述最大的模型阈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大的模型阈值,将所述基础特征作为第二层次细节模型的一部分,并将第二层次细节模型的传输优先级设置为第二高;直至得到各个层次细节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41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型脸部识别传感设备
- 下一篇:一种指纹识别显示器件及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