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散热电池/电池组外包装表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3532.5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0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何继盛;李冰爽;沈卫东;崔新涛;张鹏;张帅;韩磊;刘佳伟;武英俊;赵志鸿;吴宏杰;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24 | 分类号: | H01M50/124;H01M10/613;H01M10/653;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电池 电池组 外包装 表面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散热电池/电池组外包装表面结构,在所述外包装上设置有正负接线柱和在所述外包装内设置有电池/电池组本体,所述外包装的材料为导热性较高的材料,且在所述材料表面喷涂纳米绝缘材料形成细小的凸起,该表面结构增大了传热系数和电池的散热面积,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散热电池/电池组外包装表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动力汽车迅速发展。动力电池为电动汽车中的动力源,是整个动力汽车中的核心构件。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倍率越大,电池温度升高的越快。对于电池芯单体,其发热主要来源于内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若不能将电池内部的热量及时导出,必将使电池单体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升高温度,加速化学反应,导致热量积聚,最后可能发生爆炸或者产生火灾。
目前,常用的散热手段分为风冷散热及液冷散热: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散热是将电池完全至于液体内部,使液体和电池直接接触后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目前常用的电池包装材料为铝塑复合膜材料及钢材料外壳。然而铝塑复合膜材料传热系数较低,液冷散热时电池表面聚集大量的液体滞留层,传热系数小,严重的制约了浸没式电池的散热效果。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520117.1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包散热装置,包括电池包下盖,所述电池包下盖沿长度方向一侧设置出风口,另一侧设置进风口,电池包下盖对应于所述出风口一侧设置风扇和滤网,电池组件安装于电池包下盖中,电池组件通过电池包下盖底板的凸起限位固定,电池包上盖扣合连接于所述电池包下盖上,所述电池包上盖的连接槽处配合设置电池包按钮。该散热装置能有效达到主动散热目的,确保电池可以安全连续作业。但是对于该散热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设计成本高,而且风冷散热,电池散热不均,对于快速充电时产生的大量热不能够及时带走,会使电池温度过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电池外包装结构,该外包装结构的包装材料选择为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在材料表面喷涂一种纳米绝缘材料形成细小的凸起,该结构增大了电池的散热面积,更有利于电池散热。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散热电池/电池组外包装表面结构,在所述外包装上设置有正负接线柱和在所述外包装内设置有电池/电池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的材料为导热性较高的材料,且在所述材料表面喷涂纳米绝缘材料形成细小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导热性较高的材料为铝或铜。
优选地,所述纳米绝缘材料为PVC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电池正极、2-电池负极、3-电池外包装、4-外包装表面绝缘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池/电池组外包装表面结构,用于浸没式液冷散热,在所述外包装(3)上设置有正负接线柱(如图1所示的电池正极(1)和电池负极(2))和在所述外包装内设置有电池/电池组本体,该电池外包装(3)的材料选择为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例如铝、铜等,此处的术语“导热系数较高”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一定设计范围内可选的导热系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可以合理选择;在材料表面喷涂一种纳米绝缘材料形成细小的凸起(4),该纳米材料优选PVC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