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光固化3D打印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3152.1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崔益华;苏建;徐嘉;宋玉祥;江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2/20 | 分类号: | C08F222/20;C08F220/56;C08F220/06;C08F2/48;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杨文晰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光固化 打印 支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光固化3D打印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支撑材料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紫外光固化单体44~58%,溶剂40~52%,光引发剂0.4~2%,阻聚剂0.1~1%,表面活性剂1~3%;本发明制备的水溶性光固化3D打印支撑材料,固化后的支撑材料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和较短的溶解时间,力学性能好,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零件成型后,支撑材料易于去除,去除后不会对零件的表面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含有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酰胺的紫外光固化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3D打印技术,根据其成型特点又称之为增材制造,源自于19世纪末期美国研究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工业制造和个性化消费等诸多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分为三类:(1)粘接材料3D打印技术;(2)光敏树脂3D打印技术;(3)熔融材料的3D打印技术。其中光固化3D打印技术融合了喷射成型和光固化成型,兼备两种工艺的主要优点,是3D打印中成型精度最高、成型速率较快的一种,也是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
光固化3D打印技术又称为光敏材料3D打印技术,是一种使用光敏树脂作为打印耗材的3D打印技术的总称。根据具体工艺的不同,常用的光固化材料3D打印技术主要有三种:(1)光固化成型技术(SLA);(2)数字光处理投影技术(DLP);(3)聚合物喷射技术(PolyJet)。聚合物喷射技术作为最先进的光固化3D打印技术,具有成型精度高(16μm的层分辨率以及0.1mm的精度)、质量好、清洁简单及高效等优点。
聚合物喷射技术材料由实体材料和支撑材料共同组成,其中负责构建零件实体部分的材料称之为实体材料;而在建造某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零件时(如含有空腔、悬空),需要喷射支撑材料填充零件的空腔和悬空部分,以支撑实体材料液滴,辅助实体材料成型。因此支撑材料直接影响零件的成型精度和表面质量,是聚合物喷射技术的关键性材料。在辅助实体材料打印成型后,支撑材料需从零件上去除,同时保证实体零件的尺寸和性能不受影响。目前,国内对于光固化3D打印支撑材料的研究报道很少,市场上仅有国外几个公司售价昂贵的支撑材料,支撑材料作为一种耗材,价格过高会制约其使用。
目前市售成熟的3D打印支撑材料溶解性较好,但是力学性能较差,主要表现为拉伸强度低,难以在一些特殊成型过程中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聚合物喷射技术的水溶性光固化3D打印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支撑材料通过引入高吸水性树脂,达到了缩短溶解时间的目的,并兼具高溶解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溶性光固化3D打印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支撑材料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
本申请中,所述的紫外光固化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聚乙二醇400丙烯酸双酯,4种紫外光固化单体的相对质量比优选为1.11:4.32:5:16。因为-COO-、-COONa和-COONH2基团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丙烯酸、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常用来制备高吸水树脂,3种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无规共聚物。-COONH2为非离子亲水基团对自来水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支撑材料主要是靠自来水溶解去除,所以在支撑材料中加入丙烯酰胺单体,引入-COONH2基团,增加材料对自来水的吸收能力。聚乙二醇400丙烯酸双酯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并且具有两个C=C双键,在聚合反应时可充当交联剂的作用,提高支撑材料的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晶紫分子印迹微球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无甲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