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艺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1188.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4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覃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兴典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性能 混凝土 工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艺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服役期间所处的自然界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等都会导致其结构的破坏,甚至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世界各国在建筑维修与加固上的投资占建设总投资的比重都相当大,美国达到50%,英国达到70%。混凝土内部孔隙是影响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就是降低混凝土的内部孔隙,提高其自身密实度。但是,制造该高性能混凝土却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制造水泥时燃烧碳酸钙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含硫气体,形成酸雨,产生温室效应,影响环境。因此研究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非常关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艺制备方法,利用该方法制备的混凝土不仅环保,而且具备高性能的特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艺制备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混凝土成型工艺;所述的混凝土配合比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水泥10-20;
粉煤灰5-10;
水10-20;
偏高岭土5-8;
碎石5-8;
玻化微珠2-3;
粗砂5-8;
纳米二氧化硅6-8;
石墨烯粉末6-8;
磁铁粉末6-9;
高强度铜基合金基体粉末5-8;
纳米碳化硼-碳化硅晶须粉末5-8。
优选地,所述的原料中水泥采用的是绿色硅酸盐水泥。
优选地,所述的混凝土成型工艺采用多步搅拌成型工艺,具体步骤为:先加入水泥10-20份、粉煤灰5-10份、水10-20份、偏高岭土5-8份、碎石5-8份搅拌80-90s;然后加入玻化微珠2-3份、粗砂5-8份搅拌30-40s;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6-8份、石墨烯粉末6-8份、磁铁粉末6-9份搅拌20-40s;最后加入高强度铜基合金基体粉末5-8份、纳米碳化硼-碳化硅晶须粉末5-8份搅拌100-120s,混凝土成型。
优选地,所述的磁铁粉末为钕-铁-硼系磁铁粉末。
优选地,所述的高强度铜基合金基体粉末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u:99.99%,夹杂元素总量不大于0.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独特的新配方,有效的实现了高性能混凝土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减轻对地球环境系统的负荷,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节省能源,以及有害物质的“零排放”。纳米二氧化硅、磁铁粉末、玻化微珠、石墨烯粉末的混合加入搅拌,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粘聚性,高强度铜基合金基体粉末和纳米碳化硼-碳化硅晶须粉末的加入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刚性强度,有效实现了混凝土的高性能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先加入水泥10份、粉煤灰10份、水20份、偏高岭土8份、碎石8份搅拌80s;然后加入玻化微珠3份、粗砂5份搅拌30s;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8份、石墨烯粉末6份、磁铁粉末6份搅拌20s;最后加入高强度铜基合金基体粉末8份、纳米碳化硼-碳化硅晶须粉末8份搅拌120s,混凝土成型。
实施例2
先加入水泥20份、粉煤灰8份、水15份、偏高岭土6份、碎石6份搅拌85s;然后加入玻化微珠2份、粗砂6份搅拌35s;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6份、石墨烯粉末8份、磁铁粉末9份搅拌30s;最后加入高强度铜基合金基体粉末7份、纳米碳化硼-碳化硅晶须粉末7份搅拌110s,混凝土成型。
实施例3
先加入水泥15份、粉煤灰8份、水20份、偏高岭土7份、碎石5份搅拌90s;然后加入玻化微珠3份、粗砂8份搅拌40s;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8份、石墨烯粉末8份、磁铁粉末8份搅拌40s;最后加入高强度铜基合金基体粉末5份、纳米碳化硼-碳化硅晶须粉末5份搅拌10s,混凝土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兴典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宁兴典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1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