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刺吸性害虫的微生物与化学杀虫剂复配组合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00746.7 申请日: 2017-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7736381A 公开(公告)日: 2018-02-27
发明(设计)人: 牛洪涛;郭慧芳;刘宝生;张志春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N63/02 分类号: A01N63/02;A01N47/06;A01P7/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14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防治 刺吸性 害虫 微生物 化学 杀虫剂 组合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刺吸性害虫的粘质沙雷氏菌和螺虫乙酯复配组合。

二、背景技术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为季酮酸类化合物,是一个全新的杀虫剂,与大多数传统杀虫剂不同,该药剂能够在整个植物体内双向内吸传导,具有对刺吸式害虫防控期长、对天敌比较安全、与植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田间应用时,螺虫乙酯表现出了良好的光稳定性以及残留活性,且与目前应用的绝大多数化学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但长期使用也不可避免的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昆虫病原细菌,能侵染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多种害虫。粘质沙雷氏菌S-JS1菌株是从感病褐飞虱虫体内分离获得的一种新的致病菌株,该菌株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对灰飞虱、蚜虫等刺吸性害虫也有一定的防效。

将粘质沙雷氏菌与化学药剂进行科学混用,不但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微生物杀虫剂的速效性,而且具有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农产品的化学农药残留等优点。因此,本发明涉及的粘质沙雷氏菌和螺虫乙酯复配组合对于当前刺吸性害虫的安全高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单用化学杀虫剂或生物杀虫剂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控制刺吸性害虫的生物与化学杀虫组合,将粘质沙雷氏菌和螺虫乙酯复配后,对多种刺吸性害虫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四、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包含粘质沙雷氏菌和螺虫乙酯,其中,粘质沙雷氏菌在杀虫组合物中的含量为108~1011cfu/ml,螺虫乙酯在所述杀虫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45%。

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

培养基:LB(胰蛋白胨10g,氯化钠10g,酵母提取物5g,琼脂20g,去离子水1L)。

培养条件:在28~37℃下,培养2~5d。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除活性成分外,可以辅以农药制剂加工中常规的表面活性剂、助剂、填料和/或载体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悬浮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等。具体使用中要选择加工的剂型种类可以根据使用对象、使用环境等的不同而实际确定得到。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与化学杀虫剂单用相比,具有明显的增效和延长持效期作用;2.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少;3.使用范围更广,对同时发生的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兼治作用。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1011cfu/ml粘质沙雷氏菌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稻飞虱的杀虫效果

粘质沙雷氏菌1011cfu/ml、螺虫乙酯24%、脂肪胺聚氧乙烯嘧2.5%、月桂醇硫酸钠4%、硅酮类0.2%、海藻酸钠0.1%、丙三醇0.05%、去离子水加至100%,制得1011cfu/ml粘质沙雷氏菌·24%螺虫乙酯悬浮剂。

供试对象:稻飞虱

供试微生物及药剂:1011cfu/ml粘质沙雷氏菌悬浮剂,24%螺虫乙酯悬浮剂,均按照上述方法获得。

表一 杀虫组合物对稻飞虱的杀虫效果

试验方法:用天平分别准确称取各供试药剂,按每亩50L喷雾量配制好相关药剂,均匀喷雾,防治水稻上的稻飞虱,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1d、3d和5d后统计死亡虫数、活虫数,计算平均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计算公式如下:

结果表明本发明粘质沙雷氏菌·螺虫乙酯悬浮剂药后1d、3d和5d防治效果分别为58.62%、78.95%和89.09%,而1011cfu/m粘质沙雷氏菌悬浮剂和24%螺虫乙酯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使用,1d、3d和5d防治效果分别为9.70%、21.43%、30.46%和27.59%、47.37%、61.82%,说明本发明对稻飞虱的防效明显优于单剂粘质沙雷氏菌悬浮剂和螺虫乙酯悬浮剂,结果如表一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0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