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光学检测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4832.1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1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胡良锦;张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比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徐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光学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血液光学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述血液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微型阵列光纤柱、光谱仪、光纤、数据线和数据处理端,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由成对排列的微型光纤针柱构成,所述微型光纤针柱具有反射膜和透光膜,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与所述光源之间、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与所述光谱仪之间均通过所述光纤连接,所述光谱仪与所述数据处理端之间通过所述数据线连接;使用所述装置进行血液检测的方法包括:所述光源射出光,所述光经由其中一个微型光纤针柱进入血液与血液成分发生光谱拉曼效应,再经由另一个微型光纤针柱出射,所述光谱仪对所述出射光进行分光并将分光后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数据处理端对所述电信号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液光学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成分含量可反映人体的某些身体状况。常规的血液成分检测分析,大多需要通过针刺手指末梢皮肤或静脉抽出大量血液来采集血样,然后通过光谱或化学等技术方法化验分析得到血液中生化指标的数值。血液成分检测分析方法主要有用显微镜检查血液中的细胞种类和大小、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等光谱光学的技术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现有血液成分的检测方式疼痛、存在感染风险、检测结果等待时间较长。而且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假阳性率较高,测试方法复杂,仪器昂贵,耗时较长等不同问题和瓶颈。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光学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利用光谱检测技术,通过由成排成列的多个微型光纤针柱构成的微型阵列光纤柱来实现实时快速检测人体血液;由于单个微型光纤针柱在刺入人体皮肤时,与皮肤的接触面积非常小,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极为轻微,由此引起的疼痛感大为减轻,并且单个微型光纤针柱的直径非常小,刺入人体皮肤后引起的创伤极为细微,当光纤针柱抽出之后不会有血液流出,从而大大提高装置使用的舒适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血液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微型阵列光纤柱、光谱仪、光纤、数据线和数据处理端,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与所述光源之间、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与所述光谱仪之间均通过所述光纤连接,所述光谱仪与所述数据处理端之间通过所述数据线连接;
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由成排成列的多个微型光纤针柱构成,每个微型光纤针柱上均设有反射膜和透光膜,所述微型光纤针柱两两成对,所述反射膜成45°且在两两成对的微型光纤针柱内相对放置,所述透光膜放置在两两成对微型光纤针柱的相对侧,其中一个微型光纤针柱作为光的入射口径,另一个微型光纤针柱作为光的出射口径,通过所述两两成对的微型光纤针柱从而构成完整的光路闭环,光在所述光路闭环中与血液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拉曼散射光;
所述光谱仪用于对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传输来的拉曼散射光进行分光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端用于对经所述光谱仪获得的电信号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出检测结果。
本发明提供的血液光学检测装置相比现有技术能够实时、且更加快速的进行血液检测分析,其原因在于:微型光纤针柱成对设计构成微型阵列光纤柱,单个微型光纤针柱的直径非常小,这样的设计使得微型光纤针柱在刺入人体皮肤时,与皮肤接触的面积非常小,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极为轻微,在相同的力的作用下,压强大,所以使用本发明的微型光纤针柱在穿刺皮肤时非常省力,并且多个微型光纤针柱刺入软组织可起到组织松懈功效,由此引起的疼痛感也将大为减轻,人体不会有强烈的疼痛感,再者单个微型光纤针柱的直径非常小,刺入人体皮肤后引起的创伤非常小,抽出之后不会有血液流出,提高了人使用时的舒适感,从而使得本发明检测装置检测过程快速、高效、无污染,对于减轻被检者痛苦、及时准确用药、提高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优选地,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安装在横向卡槽上,所述横向卡槽上设有成排成列的安装孔。
优选地,在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外围设置具有盒底开口的盒形结构,所述盒形结构用于罩在所述微型阵列光纤柱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比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比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48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番茄褪绿病毒病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量子功能型纤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