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部分监测点预先选定的水质监测网络多目标优化部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4130.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8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辉;陈苏蓉;喻纪文;李青;刘明;茅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32252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分 监测 预先 选定 水质 网络 多目标 优化 部署 方法 | ||
1.一种部分监测点预先选定的水质监测网络多目标优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监测区域水域选定所有候选监测点;
步骤二:进行水力建模,模拟监测区域任一候选监测点水质污染事件;
步骤三:确定优化目标函数,根据监测需要和专家经验预先选定部分监测点;
步骤四:根据代价函数计算污染平均监测时间和成功监测概率,并更新pbest和gbest集合,同时确保预先选定的部分监测点包括在解集中,最终找到的帕累托前沿即为包括了预定监测点情况下的最优解集合;
所述步骤四具体为,
根据离散型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不断调整粒子移动速度和位置来寻求最优解,粒子移动速度和位置变化公式如下:
Vi(t+1)=ωVi(t)+c1r1(pbest(i,t)-pi(t))+c2r2(gbest(t)-pi(t)) (10)
pi(t+1)=pi(t)+Vi(t+1) (11)
其中,ω为惯性系数,c1为粒子自身历史最优值权重系数,c2为全局最优值权重系数,r1、r2为[0,1]区间随机数;pbest(i,t)为第i个粒子在t时刻的最优值,gbest(t)为所有粒子在t时刻的最优值,pi(t)为第i个粒子在t时刻的当前值;
设候选监测点数量总计为M,分别从1到M进行编号,选择其中n个监测点部署监测网络n<M;
设每个粒子代表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则每个粒子包含n个监测点,可表示为:
P=[p1,p2,...,pi,...,pn] (12)
其中pi为第i个监测点位置编号,粒子群初始化时,把需要预留的k个监测点编号放到粒子最前面位置,其中k<n,然后利用随机函数把剩余的n-k个位置初始化为1~M的随机整数,表示随机从候选监测点集合中再选择n-k个监测点作为粒子初始值;
当计算粒子速度并更新粒子位置时,使粒子前面k个监测位置值保持不变,只修改其它n-k的位置的速度并计算新的位置值,从而确保预留的k个监测点位置能始终保留在每个粒子中;
根据代价函数分别计算该粒子中所有监测点的污染平均检测时间、成功检测概率和图中心性值,并更新pbest和gbest集合,最终找到的帕累托前沿即为包含了所有预留监测点的最优解集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监测点预先选定的水质监测网络多目标优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将监测区域进行等距离划分形成可选监测点,把河道交叉点、专家选定的关键监测点及所有可选监测点组成候选监测点集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监测点预先选定的水质监测网络多目标优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具体为对监测区域进行水力建模,模拟在任一候选监测点发生污染事件时,在其它所有候选监测点的污染扩散时间及污染物浓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监测点预先选定的水质监测网络多目标优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价函数的处理过程为,
当前粒子信息包括预留的监测位置和随机生成的监测位置信息;
在迭代计算过程中,确保预留的监测位置信息永远保留在粒子中,只更新随机生成部分的监测位置信息;
根据监测位置信息分别计算污染平均检测时间和成功检测概率;
根据图中心性原理分别计算每个粒子的图中心性值;
将图中心性值、污染平均检测时间和成功检测概率组成一个向量作为返回值更新pbest和gbest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41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