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约化养殖车间的通风布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3836.8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5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钱晓明;金加余;温松来;秦巍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3/02;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约化 养殖 车间 通风 布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车间的通风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的集约化养殖车间中,一些特殊的鱼类,特别是非原产地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温度等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并且由于养殖密度大和车间面积大等特点,一般都采用封闭的养殖车间,因此集约化养殖车间的通风和供氧及因季节变化的温度控制问题是养殖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传统养殖车间一般都采用单向流通风的方式,一是在养殖车间上方装若干个通风帽进行排风,室内空气不断通过通风帽持续不断的排向室外,而室外空气则通过门和窗户等进行补充,二是直接在墙体安装排风扇,这两种方式显然都不能满足需要大范围的密封养殖车间的通风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大规模、大范围增氧要求的集约化养殖车间的通风布局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集约化养殖车间的通风布局方法,包括主风机、进风矩形风管、新风螺旋风管、回风矩形风管、排风矩形风管、气体检测装置;所述的通风布局方法采用风机并联和伸入式送风方式进行布局,所述的主风机有两台,一台送风风机和一台抽风风机,通过支架平台安装在养殖车间的顶部一侧;所述的进风矩形风管和新风螺旋风管连接送风风机,回风矩形风管和排风矩形风管连接抽风风机,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由主螺旋风管分成两个支管分别伸向养殖车间两侧;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安装在进风矩形风管内侧,终端连接PC端,对室外气体质量进行实时检测。
作为优化,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通过方转圆连接送风风机。
作为优化,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的两个支管分别含有若干个螺旋出风口,螺旋出风口直径为18cm,彼此距离为1.2m。
作为优化,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之间连接一个防火风闸,每个支管安装有一个单向阀。
作为优化,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含有一层保温岩棉层。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优势如下:
1.通过吊装风机的方式,减少了空间占用,降低了建造成本。
2.通过两个风机并联送排风的安装方式和伸入两侧的新风螺旋风管的布局方式,增加了供风量,平衡了供排风,满足了需要大范围的密封养殖车间的通风要求。
3.通过安装含有保温岩棉层的新风螺旋风管,减少了通风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澳洲龙纹斑的室内集约化养殖车间,采用密封养殖,无活动窗户,室内空间约为1200m3,为满足通风要求,按照如图1所示的结构布局,安装通风设施。
如图1所示,一种澳洲龙纹班集约化养殖车间的通风布局方法,其结构包括主风机2、进风矩形风管3、新风螺旋风管4、回风矩形风管5、排风矩形风管6、气体检测装置9。所述的主风机2有两台,一台送风风机和一台抽风风机,通过支架平台安装在养殖车间1的顶部一侧,所述的进风矩形风管3和新风螺旋风管4连接送风风机,回风矩形风管5和排风矩形风管6连接抽风风机,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4由主螺旋风管分成两个支管分别伸向养殖车间1两侧。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9安装在进风矩形风管3内侧,终端连接PC端10,对室外气体质量进行实时检测。
在该实施例中,为保证通风量,主风机2的额定功率为45kw。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4通过方转圆连接送风风机。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4的两个支管分别含有若干个螺旋出风口,螺旋出风口直径为18cm,彼此距离为1.2m。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4之间连接一个防火风闸7,每个支管安装有一个单向阀8。所述的新风螺旋风管4含有一层保温岩棉层。
在该实施例中,经检测,通过该布局方法,每小时通风量达到4600m3,经换算,通风量达到3.83次/h,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1种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用的澳洲龙纹班集约化养殖车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其它鱼类养殖过程中,并且可以有各种改进、变化,包括为适应不同的鱼种和养殖空间,包括对于主风机额定功率的改变等,凡在本发明的原则和范围内,所做的修改、润饰、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