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流水鱼内、外塘立体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2972.5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1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徐航涛;曹明波;俞卫;钟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流水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A01K63/00;G01N1/10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水 立体 监控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水鱼内、外塘立体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下,鱼类摄食产生的粪便、残饵以及鱼药等,进入池塘、水库、湖泊等大水体里面,会对水体的生态负荷产生极大的影响,导致水体富氧化、水质恶化等。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粗放的、污染太大的传统养殖模式必将被逐步取缔。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的小面积高密度养殖、低密度生态、循环水体的养殖方式,近年来已逐步才国内推广开。对于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而言,需要时刻保持水体清洁无污染,所以水质监控至关重要。现有的水质监控方案往往只是单纯地随机在水中布置一些传感器,并不能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因此就需要发明一种高精度的循环流水鱼内、外塘立体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的循环流水鱼内、外塘立体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循环流水鱼内、外塘立体监控系统,包括水质监测系统、内塘养殖系统和外塘净水系统;所述水质监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内、外塘水中;所述检测模块数据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自动取样器;所述自动取样器包括取液盘;所诉取液盘可绕中心轴转动;所述取液盘上开设有取液口;所述取液盘侧面开设有若干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试管。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取样器还包括握柄、伸缩杆和电机;所述伸缩杆上端连接握柄,下端连接电机;所述取液盘安装在电机底部;所述电机驱动取液盘转动;所述握柄上设有开关;所述开关控制连接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取液盘内部设有若干隔腔;所述隔腔靠近取液盘中心的一端与取液口连接;所述隔腔远离取液盘中心的一端与出液口连接;所述隔腔与出液口一一对应;所述隔腔的大小可调节;所述取液盘顶部开设有出气孔。
进一步地,内塘养殖系统包括水槽和推水装置;所述水槽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水槽由多个水槽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垂直安装在底板相对两侧;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与底板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所述底板的两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所述侧板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底板之间对应设置有定位球和定位凹槽,所述定位球和定位凹槽为间隙配合,形成第一连接结构;相邻所述底板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所述相邻底板之间通过方形凹槽内的螺栓进行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推水装置包括增氧格、导流板、管路、隔板和风机;所述推水装置安装在水槽进口处;所述增氧格沿水槽进口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导流板安装于增氧格上方;所述导流板上端向水槽出口方向倾斜;所述风机通过管路连接增氧格;所述隔板安装于增氧格下方,隔板包覆住推水装置的底部;所述导流板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转轴,通过转轴可调整导流板与增氧格平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溶氧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所述溶氧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设置于水槽出口处的水中;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在风机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外塘净水系统包括水生植物区和花白鲢养殖区;所述内塘养殖系统出口连接水生植物区进口;所述水生植物区出口连接花白鲢养殖区进口;所述花白鲢养殖区出口连接内塘养殖系统进口;所述花白鲢养殖区内靠近内塘养殖系统的一端设有藻类培养区;所述内塘养殖系统和外塘净化系统在同一池塘内;所述水槽长度方向与池塘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水槽设置在池塘边;所述水槽面向外塘净化系统的一侧设有隔离墙;所述隔离墙沿水槽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隔离墙两端与对应池边之间留有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流水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流水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29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