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2711.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朱志贤;张元星;张静;李康;刁晓虹;李涛永;闫华光;李斌;刘畅;康鑫;时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戈丰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检测 电池 内阻 分布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方法包括:
在指定时刻向所述电池包发送序列电流脉冲;
接收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序列电流脉冲对应的电池状态数组,所述电池状态数组包括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该序列电流脉冲条件下对电池包进行测试得到的多组电压数据和电池温度数据组;
根据所述多组电压数据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平均电压数据组,并将平均电压数据组减去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开路电压,得到平均电压差数据组;
根据所述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平均电压差数据组及每组电流脉冲值计算得到所述电池包中每个单体电池的电阻数据组,其中,所述每组电流脉冲值为发送的所述序列电流脉冲对应的脉冲值;
将所述电池温度数据组与对应时刻电阻数据组绘制在坐标系中,拟合得到每个单体电池的电阻和温度变化曲线图,进而得到电池包全体单体电池的内阻分布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阻和温度变化曲线图进行判断是否存在曲线与其它曲线的误差超出超过预设阈值,若存在曲线与其它曲线的误差超过预设阈值,则显示安全预警提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电流脉冲包括多个电流脉冲,所述在指定时刻向所述电池包发送序列电流脉冲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指定时刻开始向所述电池包发送指定次数的持续指定时长的电流脉冲,相邻两次发送电流脉冲的时间间隔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电流脉冲包括多个电流脉冲,所述在指定时刻向所述电池包发送序列电流脉冲的步骤包括:
a.从所述指定时刻开始向所述电池包发送预设值的电流脉冲;
b.当所述预设值的电流脉冲持续第一指定时长后,将电流脉冲置零;
c.延时第二指定时长后,向所述电池包发送预设值的电流脉冲,重复步骤a、b、c直到将所述多个电流脉冲发送给所述电池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时刻包括预设的多个时间节点,所述在指定时刻向所述电池包发送序列电流脉冲的步骤包括:
在每个预设的时间节点向所述电池包发送指定次数的持续指定时长的电流脉冲;
所述根据所述多组电压数据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平均电压差数据组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时间节点的多组电压数据计算得到每个时间节点的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平均电压数据组以得到多个平均电压数据组,并将平均电压数据组减去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开路电压,得到平均电压差数据组。
6.一种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指定时刻向所述电池包发送序列电流脉冲;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序列电流脉冲对应的电池状态数组,所述电池状态数组包括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该序列电流脉冲条件下对所述电池包各个单体电池进行测试得到的多组电压数据和电池温度数据组;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组电压数据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平均电压数据组,并将平均电压数据组减去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开路电压,得到平均电压差数据组;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单体电池对应的平均电压差数据组及每组电流脉冲值计算得到所述电池包中每个单体电池的电阻数据组,其中,所述每组电流脉冲值为发送的所述序列电流脉冲对应的脉冲值;
绘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池温度数据组与对应时刻电阻数据组绘制在坐标系中,拟合得到每个单体电池的电阻和温度变化曲线图,进而得到电池包全体单体电池的内阻分布情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检测电池包内阻分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阻和温度变化曲线图进行判断是否存在曲线与其它曲线的误差超出超过预设阈值,若存在曲线与其它曲线的误差超过预设阈值,则显示安全预警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27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