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1685.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3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锋;李沙;江威;况强华;安峰博;裴锐锐;曾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依瓦塔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7/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陈玉琼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供双 摄像 模组 检测 中继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镜头检测的中继镜仪器,尤其涉及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
【背景技术】
中继镜是一种用相对短的模拟距离可以拍摄出需要的不同测试距离状态下的画面,来对高像素摄像头的成像质量进行评测,有效的减小了测试空间范围,但是现有的中继镜镜头绝多数为将测试镜头的中心对准中继镜的中心来进行拍摄成像检测,使得每次只能检测一个摄像模组,而且其要求位置准确度高,每次更换检测镜头后都需要调正,造成效率低下,而且现有的中继镜镜头的模拟范围至少大于200mm,其不便于测试镜头的近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中继镜检测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结构较为简单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包括镜筒,所述镜筒上设有贯穿其两侧的安装腔,所述镜筒的左侧为与待测试镜头相对的测试端,所述镜筒的右侧为与测试图卡相对的成像端,所述安装腔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相互接触,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相互接触,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可使测试端处的待测试镜头中心偏离该光学系统的光轴一定范围内仍然能通过该光学系统拍摄到成像端的测试图卡。
如上所述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偏离该光学系统光轴的范围为以光轴为中心半径为15mm的圆形范围内,且该光学系统的焦距范围为330mm至380mm。
如上所述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所述第一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
所述第二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负;
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
所述第四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
所述第五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平面,其光焦度为负。
如上所述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还满足如下条件:
1.60<Nd1<1.80;33<Vd1<40;
1.60<Nd2<1.80;35<Vd2<50;
1.55<Nd3<1.95;22<Vd3<35;
1.60<Nd4<1.65;45<Vd4<70;
1.35<Nd5<1.55;54<Vd5<75;
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d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Vd3为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Nd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Vd4为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Nd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Vd5为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
如上所述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所述安装腔的右端为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处设有用于将所述第四透镜锁紧在安装腔内且可拆卸的锁压圈。
如上所述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所述安装口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锁压圈的外周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螺纹连接部,且所述锁压圈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所述安装腔为从右至左孔径呈阶梯状减少的通孔,所述第一透镜卡在左端孔肩上,所述第二透镜的左侧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右侧相接,第二透镜的右侧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有第一隔圈,所述第三透镜的右端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有第二隔圈。
如上所述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所述第二透镜的右端面的外侧上开设有环形的安装平台,所述第一隔圈卡设在所述安装平台上。
如上所述的可供双摄像模组检测用的中继镜镜头,所述第二隔圈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隔圈的长度,且所述第二隔圈的内孔为从左至右孔径逐渐正大的喇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依瓦塔光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山依瓦塔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1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含有钼和铋的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触控式电子蜡烛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