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电源输出缓放电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1396.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星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1 | 代理人: | 谢自知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源 输出 放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电源输出缓放电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电源的输出端通常并接有大容量的滤波电容,当没有负载的情况下关断直流电源的输入端时,其输出端仍然保持有较高的电压,这个电压的衰减过程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人体触碰时会出现触电现象。
用发光二极管照明的电路,一般由多个发光二极管串接,其两端有滤波电容,当关电后,滤波电容上的储电由发光二极管消耗,但滤波电容上的电压即将低至发光二极管电路的导通门限时,电容上的储电消耗很慢,此时发光二极管处于微导通状态,产生微弱的光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输出缓放电电路,在直流电源输出端连接缓放电电路,把断开供电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残余电压泄放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电源输出缓放电电路,包括有用于取样直流电源输出端电压并隔离的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连接有存储二极管D1采样电压的电容C1,所述电容C1顺次连接有分别与直流电源输出端连接的电压比较器1、放电电路2。
所述二极管D1正极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负极端与电容C1正极端连接,所述电容C1负极端与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1包括有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通过电阻R1与二极管D1负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基极通过电阻R2与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与放电电路2连接,所述放电电路2包括有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基极与电压比较器1连接,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与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1正极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负极端与电容C1正极端连接,所述电容C1负极端与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1包括有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与二极管D1负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基极通过电阻R2与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通过电阻R1与放电电路(2)连接,所述放电电路2包括有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基极与电压比较器(1)连接,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与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阻R1为可调电阻。
所述二极管D1为参考电压取样元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置于在直流电源输出端,将断开供电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残余电压泄放掉,防止断开供电后的残余电压被人体触碰而出现触电事故,在电源启动过程和正常运行时,本电路处于停止放电状态,消耗功率小,放电速度可根据需要调节,电路简单,只有两个网络端口,元件数量少,没有特殊偏门器件,运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电路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电路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直流电源输出缓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取样直流电源输出端电压并隔离的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连接有存储二极管D1采样电压的电容C1,所述电容C1顺次连接有分别与直流电源输出端连接的电压比较器(1)、放电电路(2)。
其中,二极管D1用于取电和隔离作用,并将取出的电压存储于串联的电容C1中作为参考电压,电压比较器(1)中的三极管Q1用于比较电容C1中参考电压与电源输出电压,三极管Q2用于放电,所述电阻R1为可调电阻,用于缓放电电路的放电速度,同时电容C1比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V+的放电速度慢,电容C1的放电速度由电容C1和电阻R1调节,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V+的放电速度由滤波电容C2和放电电路(2)中的电阻R3调节。
如图2所示,实施例一电路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星电子(中山)有限公司,未经卫星电子(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1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 下一篇:电源系统中并联应用锂电池组间的负荷分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