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器件表面包覆热收缩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0521.8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9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朱华星;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3/06 | 分类号: | B65B53/06;B65B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器件 表面 包覆热 收缩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行业,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器件表面包覆热收缩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业突飞猛进,各种集成、控制电路需求急剧增长,对芯片封装的需求也增长迅猛。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源自“磁生电”原理,由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产生电力来源。发电机能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干电池能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发电机、电池本身并不带电,它的两极分别有正负电荷,由正负电荷产生电压(电流是电荷在电压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而形成的),电荷导体里本来就有,要产生电流只需要加上电压即可,当电池两极接上导体时为了产生电流而把正负电荷释放出去,当电荷散尽时,也就荷尽流(压)消了。干电池等叫做电源。通过变压器和整流器,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装置叫做整流电源。。
现有笔记本用电源在出场时,需要在其表面包覆一层热收缩膜,用以保护其表面,现有技术中包覆技术很难控制,经常导致包覆要求不合格,一般人员很难操作。
现需要一种电源器件表面包覆热收缩膜工艺,以期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器件表面包覆热收缩膜工艺,以弥补现有检测过程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器件表面包覆热收缩膜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步骤2.调节上,下温控制按钮,调整适当速度;
步骤3.打开输送开关,热风开关,加热开关;
步骤4.放上已经装好收缩膜的物品,即可进行收缩包装;
步骤5.在实际情况中,如果收缩后褶纹过多,可减慢输送速度或提高加热温;反之,如出现过缩现象,则可降低温度;
步骤6.接通整机电源时,操作面板上的三个指示灯都应亮;
步骤7.按下热风开关,热风电机应启动运转;
步骤8.按下输送开关,调节速度调扭,输送链应处于运动状态,查看运动方向是否正确;
步骤9.温控表采用上,下限数字调控,温差数据严禁擅自调节;
步骤10.输送电机高速运转时,应调节面板上的速度调扭,使转速降低后才能关机;
步骤11.关闭各控制开关,然后再关闭总电源开关。
优选地,在上述实验前,老作业前带好高压手套。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中紫外线固化灯照射时间为3-5秒,紫外线固化灯的总功率为10千瓦。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中紫外线固化灯照射时间为6-9秒,紫外线固化灯的总功率为10千瓦。
优选地,所述热收缩膜为聚乙烯热收缩膜。。
本发明的一种电源器件表面包覆热收缩膜工艺,操作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贴膜效果好,不会出现褶皱,包覆全面,不会产生气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主要针对芯片封装过程中的装片工序,提供了一种电源器件表面包覆热收缩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步骤2.调节上,下温控制按钮,调整适当速度;
步骤3.打开输送开关,热风开关,加热开关;
步骤4.放上已经装好收缩膜的物品,即可进行收缩包装;
步骤5.在实际情况中,如果收缩后褶纹过多,可减慢输送速度或提高加热温;反之,如出现过缩现象,则可降低温度;
步骤6.接通整机电源时,操作面板上的三个指示灯都应亮;
步骤7.按下热风开关,热风电机应启动运转;
步骤8.按下输送开关,调节速度调扭,输送链应处于运动状态,查看运动方向是否正确;
步骤9.温控表采用上,下限数字调控,温差数据严禁擅自调节;
步骤10.输送电机高速运转时,应调节面板上的速度调扭,使转速降低后才能关机;
步骤11.关闭各控制开关,然后再关闭总电源开关。
其中,在上述实验前,老作业前带好高压手套。
其中,在所述步骤4中紫外线固化灯照射时间为3-5秒,紫外线固化灯的总功率为10千瓦。
其中,所述热收缩膜为聚乙烯热收缩膜。
实施例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器件表面包覆热收缩膜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步骤2.调节上,下温控制按钮,调整适当速度;
步骤3.打开输送开关,热风开关,加热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0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