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的墙体托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189756.5 | 申请日: | 2017-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 发明(设计)人: | 党育;梅东明;杜永峰;杨硕;赵根兄;舒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H9/02 |
| 代理公司: | 44452 广州蓝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栾洋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结构 加固 墙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的墙体托换方法,所述的墙体托换方法是在隔震层位置处将型钢翼缘板卡入墙体并填充混凝土,再用螺栓和缀板连接墙体两侧的型钢,使原有墙体、混凝土和型钢形成钢‑砌体组合梁。在隔震支座处,下缀板扩大为隔震支座的预埋钢板,同时沿组合梁截面方向增加横向钢板与组合梁的型钢焊接,形成一个四周外包钢板,内填充混凝土的隔震支墩。此外,在钢‑砌体组合梁外伸出墙面的型钢翼缘处设置抗剪连接件并与新增或加固的隔震层楼板相连。本发明的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墙体托换方法,施工工期短,托换构件的截面较小,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增设临时支撑,施工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加固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的墙体托换方法,属于抗震加固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隔震技术对建筑物加固,是在建筑物底部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从而延长结构周期,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因此,在既有砌体结构进行隔震加固时,需要在设置隔震支座的位置,将原有砌体结构墙体拆除,上部荷载通过新增托换梁传递到隔震支座及基础,因此,托换梁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对砌体结构进行隔震加固时,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夹梁或单夹梁,但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夹梁或单夹梁进行托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量采用湿作业,施工工期较长;新增梁的尺寸较大,不可避免地超出承重墙体,影响建筑布局和外观;同时,施工中也需要进行临时支撑。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梁截面尺寸较小,施工中不需要或少量临时支撑,完成后不影响建筑美观的砌体结构隔震加固托换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的墙体托换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的墙体托换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一:墙体开用于嵌入型钢的翼缘板的卡槽、螺栓孔洞和缀板孔洞,同时对型钢开螺栓孔洞,型钢的腹板上的孔洞与墙体孔洞要保持相同尺寸,并对腹板高度范围内的墙体凿毛,在墙体的卡槽、螺栓孔洞和缀板孔洞处涂抹结构胶;
步骤二:安装型钢,型钢的翼缘板要卡入墙体凹槽中,穿入螺栓和缀板,缀板焊接在两边型钢的下翼缘板上,墙体和型钢间距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砌体组合梁;
步骤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拆除隔震支座处墙体,并设置千斤顶;
步骤四:钢-砌体组合梁在隔震支座处沿组合梁截面方向增加横向钢板,并与组合梁的型钢焊接,钢-砌体组合梁在隔震支座上、下支墩处形成一个四周外包钢板的形式,再内填充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柱墩,下缀板作为隔震支座的预埋钢板,定位预埋钢板和预埋套筒,并浇筑隔震支座上、下支墩;
步骤五:复核上预埋钢板和下预埋钢板的水平度和标高,若与原设计有偏差,用比原设计强度高一等级的高强砂浆调整,等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安装隔震支座;
步骤六:加固隔震层楼板,在钢-砌体组合梁外伸出墙面的型钢翼缘处设置抗剪连接件并与隔震层楼板相连,使楼板与梁共同工作;
步骤七:当隔震层楼板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拆除钢-砌体组合梁下的墙体和千斤顶,对外露的钢表面进行防锈、防火处理。
进一步地,在步骤二中,钢-砌体组合梁是采用型钢外包砖砌体,型钢与砖砌体通过型钢翼缘板与墙体的抗剪键、对拉螺栓的压力、缀板的拉结力和内填黏结材料的黏结力,使得钢构件与砌体之间能够协调变形,共同工作。一方面,钢构件可约束砌体,提高砌体强度,另一方面,砌体结构可防止钢构件发生局部和整体失稳。
进一步地,在步骤六中,若原楼板为素混凝土或预制楼板,可直接拆除后重新做隔震层楼板,若原楼板为现浇混凝土板,可在原楼板上、下部增设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97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