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5834.4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丽英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21 | 代理人: | 贺丽娟 |
地址: | 530144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过滤垃圾中的液体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中50%成分是水,堆放后很快就会流出黑色的液体,恶臭难闻。垃圾渗滤液是垃圾自身所含水分和垃圾发生生化反应后产生的液体。渗滤液的成分非常复杂,除病毒、微生物、大量细菌外,还含有大量氯代有机物、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毒难降解污染物,一旦进入地下水和土壤,会像毒瘤一样长期无法消解。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对垃圾中的渗滤液进行集中收集并处理,渗滤液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过滤装置,用以过滤分离垃圾中的液体。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包括箱体、过滤液容器、软管以及连接管;所述箱体用以存放垃圾,箱体顶部设置有垃圾投入口,垃圾投入口处安装有上箱盖,上箱盖用以盖合垃圾投入口;箱体底部设置有垃圾卸出口,垃圾卸出口用活动的下箱盖密封;下箱盖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箱体底部连接,相对的另一侧通过锁扣件与箱体底部连接;所述下箱盖是向下凹形成“斗”状结构的板片,斗尖部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滤液容器顶部连通,软管与斗尖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滤液板;过滤液容器顶部连通所述连接管一端口,连接管另一端口连通所述箱体顶部;过滤液容器放置在箱体之下。
进一步地,所述下箱盖正下方安装有垃圾卸出框。所述垃圾卸出框包括上、下两环以及若干杆件,上、下两环之间通过杆件连接固定而形成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通过支架架立。所述支架由四根支撑柱组成,四根支撑柱分别固定在箱体四个角。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垃圾过滤装置结构紧凑,“斗”状的下箱盖使得垃圾方便卸出;过滤液容器顶部连通的连接管使得过滤液容器中的空气气流循环流入箱体,箱体垃圾中的液体过滤分离更顺畅、迅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截面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箱体1与下箱盖12连接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热风发生器41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智能控制模块图;
其中:1-箱体,11-上箱盖,111-提手,12-下箱盖,121-滤液板,13-铰接件,14-锁扣件,2-过滤液容器,21-排液管,3-软管,4-连接管,41-热风发生器,411-管筒,412-风扇,413-电热件,42-回流管,5-支撑柱,6-垃圾卸出框,7-智能控制模块,71-控制单元,72-温度传感器,73-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参看附图1至5,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包括箱体1、过滤液容器2、软管3以及连接管4。如图1,所述箱体1用以存放垃圾。箱体1顶部设置有垃圾投入口,在垃圾投入口处安装有上箱盖11,上箱盖11用以盖合垃圾投入口,进一步地,上箱盖11顶面设置有提手111。
箱体1底部设置有垃圾卸出口,垃圾卸出口用活动的下箱盖12密封。下箱盖12一端通过铰接件13与箱体1底部活动连接,相对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件14与箱体1底部连接(如图3)。下箱盖12是向下凹形成“斗”状的板片,斗尖部通过所述软管3与所述过滤液容器2顶部相连通,软管3与斗尖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滤液板121。过滤液容器2放置在箱体1之下,箱体1内的垃圾中的液体通过滤液板121自流入过滤液容器2。
过滤液容器2侧面连通一排液管21,排液管21上设置有开关阀门。排液管21用以排卸过滤液容器2中的过滤液。过滤液容器2顶部连通所述连接管4的一端口,连接管4的另一端口连接热风发生器41。
如图4,所述热风发生器41包括管筒411、风扇412及电热件413。所述风扇412通过杆件焊接,架设在管筒411内。风扇412工作时,风扇412将管筒411分隔为进风端与出风端。电热件413架设安装在管筒411的出风端内,本实施例中,电热件413为电热管。管筒411进风端口连通连接管4,管筒411出风端口连通箱体1顶部。风扇412工作时,箱体1内的空气气流依次通过软管3、过滤液容器2、连接管4、管筒411,形成空气气流循环流通。如果电热件413工作时,将会是热空气气流循环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丽英,未经王丽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8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低针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稀土废液的高速回收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