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接触换热型冷却服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5699.3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0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危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山显进机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换热型 冷却 | ||
本发明涉及冷却服。一种液接触换热型冷却服,包括冷媒储存罐、服装本体、温度传感器、温控仪和设置在吸热管出口端的冷媒排放电磁阀,服装本体铺设有进口端同冷媒储存罐连接在一起的吸热管,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冷媒排放电磁阀开启、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小于设定值时冷媒排放电磁阀关闭,服装本体内设有套设在吸热管外部的导热腔,导热腔内填充有导热液。本发明具有可以自动控制冷却服的温度且冷媒排放电磁阀不容易产生结霜堵塞现象的优点,解决了通过电磁阀对冷却服的调温进行自动控制时会产生结霜堵塞而导致的冷却服不能够进行自动调温的问题。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8月30日,申请号为2016107589158,名称为“液接触换热型冷却服”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服,尤其涉及一种液接触换热型冷却服。
背景技术
在一些工业应用或民用场合,特别是在野外作业、高温作业场合,在恶劣的高温工作条件下,为了尽量避免过高的工作环境温度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需要对与人体相接触的环境进行降温。如果使用普通的空调系统,那么存在几方面的限制:一是系统成本投入大;二是普通的空调系统通常是用于封闭工作空间,不适宜野外作业的场合;三是工作空间大造成大量能量浪费。1987年11月18日公告的中国发明专利CN86210304U公开了一种“调温服”,由调温机、空调服和连接导管组成,在活动范围较大时,可多人用一机,活动范围较少时,将调温机小型化,一人一机随身携带,该发明适用场合广,可以调冷或调暖,但是也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虽然可以将所述的调温机小型化,但调温机本身的结构复杂,部件较多, 同时还有相当的体积和重量,使用时会明显加重作业人员的负担,便携性较差,使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为此设计出了便携时的降温服(又称冷却服),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4200951136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现有的降温服。现有的降温服包括,包括冷媒储存罐和服装本体,服装本体铺设有进口端同所述冷源连接在一起的吸热管。现有的降温服存在以下不足:当采用电磁阀控制冷源是否流到服装本体内的吸热管中时,冷媒会在电磁阀处产生结霜堵塞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自动控制冷却服的温度且冷媒排放电磁阀不容易产生结霜堵塞现象的液接触换热型冷却服,解决了通过电磁阀对冷却服的调温进行自动控制时会产生结霜堵塞而导致的冷却服不能够进行自动调温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液接触换热型冷却服,包括冷媒储存罐和服装本体,所述服装本体铺设有进口端同所述冷媒储存罐出口端连接在一起的吸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服装本体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控仪和设置在吸热管出口端的冷媒排放电磁阀,所述温控仪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大于设定值时使所述冷媒排放电磁阀开启、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小于设定值时使所述冷媒排放电磁阀关闭,所述服装本体内设有套设在所述吸热管外部的导热腔,所述导热腔内填充有导热液。当需要制冷时,冷媒排放电磁阀开启,此时冷源中的冷媒流入吸热管吸收热量后经冷媒吸热管排出。由于吸热管淹没在导热液内,使得吸热管中冷媒的冷量能够快速充分地传给服装本体而导致冷量较少,从而流经冷媒电磁阀时不容易产生结霜现象。不产生结霜现象,从而使得能够设置温度传感器、冷媒排放电磁阀和温控仪进行自动化温度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冷媒排放电磁阀的处口端连接有铺设在所述服装本体内的排气管。能够对冷媒的冷量进一步的进行利用,以提高冷媒冷量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为树形结构。利用冷量的效果好。
本发明还设有接口板,所述吸热管通过所述接口板同所述冷媒储存罐和冷媒排放电磁阀相连接。进行连接时的方便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山显进机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江山显进机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