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锚钢抗弯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4706.8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亮;白洋;李凌志;魏锴;吴薇;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件主体 锚固连接 梁侧 植筋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钢板 抗弯加固 内力 剪力 锚栓 混凝土构件主体 应力集中现象 钢板固定 剪切变形 直接传递 侧面 传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锚钢抗弯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包括构件主体,还包括梁侧钢板和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梁侧钢板固定于构件主体侧面,并由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加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来传递梁侧钢板与构件主体之间的剪力,从而可将钢板内力直接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主体内部,此外锚栓具有一定的剪切变形能力,可实现剪力在各锚栓之间内力重分布,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弯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锚钢抗弯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针对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梁底粘钢或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法,其主要破坏形态为粘结界面的脆性剥离破坏。随着钢材价格的逐步降低和建筑设计对楼层净高的极致追求,导致受弯构件的设计受拉配筋率往往较高,在梁底粘钢或FRP往往导致受弯构件发生脆性的超筋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带有锚钢抗弯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有锚钢抗弯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包括构件主体,还包括梁侧钢板和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所述梁侧钢板固定于构件主体侧面,并由所述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加以固定。
所述梁侧钢板受压侧焊接有受压区加劲肋。
所述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包括锚栓和植筋胶,所述梁侧钢板和构件主体上均设有用于锚栓穿设的锚栓孔,所述锚栓穿设于锚栓孔中后,由植筋胶填充锚栓和锚栓孔之间的空隙。
所述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还包括密封垫圈和注胶垫圈,所述密封垫圈和注胶垫圈均套设于锚栓上。
所述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还包括螺帽,该螺帽套设于锚栓上
所述注胶垫圈上设有用于植筋胶流入的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来传递梁侧钢板与构件主体之间的剪力,从而可将钢板内力直接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主体内部,此外锚栓具有一定的剪切变形能力,可实现剪力在各锚栓之间内力重分布,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2)由于钢板覆盖了受弯构件侧面从受拉到受压侧的大部分区域,因此在增加受拉配筋的同时也能提高受压配筋,从而保持受弯构件的延性不致降低,甚至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注胶垫圈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注胶垫圈的仰视示意图;
其中:1、梁侧钢板,2、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结构,3、受压区加劲肋,21、螺帽,22、密封垫圈,23、注胶垫圈,24、钢板,25、26、植筋胶,27、锚栓,28、构件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申请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等结构的加固改造及其地震、火灾等灾后修复中,通过植筋式后锚固技术保证梁侧钢板1与混凝土受弯构件主体的共同工作,从而同时增加受弯构件的受拉及受压配筋,在提高受弯承载力的同时保持甚至提高构件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4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