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B-IoT的自动充电防丢器件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183924.X | 申请日: | 201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7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8B21/2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刘东 |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b iot 自动 充电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丢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NB-IoT的自动充电防丢器件。
背景技术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具备四大特点:一是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的能力;二是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NB-IoT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是更低功耗,NB-IoT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更低的模块成本,企业预期的单个接连模块不超过5美元;
现有的防丢器件大多数采用蓝牙模块实现无线传输定位信息,但是由于蓝牙模块成本低和传输原理,蓝牙传输的距离适合短距离传输,且功耗大,不能真正实现防丢器件的真正价值,实用性差,所以需要一种远距离传输的自动充电的低功耗防丢器件,最大限度地延长防丢器件的充电间隔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NB-IoT的自动充电防丢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防丢器件采用蓝牙模块传输导致防丢器件传输距离受限、待机时间短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NB-IoT的自动充电防丢器件,包括单片机、LED组、定位单元、蜂鸣器、NB-IoT单元和电源,所述LED组、定位单元、蜂鸣器、NB-IoT单元和电源均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充电电路。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连接如下:充电电路Vxd端连接蓄电池电源,Vcd端连接充电电源,Vcd端经由可调电阻R4连接三极管T2基极,三极管T2发射极经由电阻R1连接蓄电池负极,三极管T2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1基极,三极管T2集电极还连接电容C4后连接三极管T1发射极,三极管T1基极还经由二极管D2连接三极管T1发射极,电容C4还经由电阻R5连接可调电阻R4,三极管T1集电极连接蓄电池负极,Vcd端经过二极管D3连接Vxd端,Vcd端还经由电阻R2连接二极管D1后连接三极管T1发射极。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采用STC系列。
优选地,所述NB-IoT单元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采用NB-IoT单元与移动终端实现无线传输,功耗低,待机时间长,传输距离远,且通过设置充电电路,进一步提高待机时间,避免现有技术采用蓝牙传输功耗大、传输距离近导致防丢器件的实用性低的问题,达到了传输距离远、功耗低从而提高待机时间的效果;
2.本发明的充电电路原理简单,抗干扰性强,便于观察充电状态,延长防丢器件的待机时间,避免现有产品因低电量导致关机从而无法提供定位信息,从而导致器件丢失无法找回的缺点,促进提高防丢器件的实用性;
3.本发明采用的单片机抗干扰性强,性能稳定,成本低,可通过防丢器件和移动终端的无线连接,操作便携且稳定,进一步提高提高防丢器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充电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NB-IoT的自动充电防丢器件,包括单片机、LED组、定位单元、蜂鸣器、NB-IoT单元和电源,LED组、定位单元、蜂鸣器、NB-IoT单元和电源均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充电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启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3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线的电能监测系统
- 下一篇:无人机接收器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