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3395.3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2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乔会君;武维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洪泰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4/80;H04W76/14;H04W88/04;H04B7/18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其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检测到不能接入移动蜂窝网络时,创建与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近场通信连接;将待上传数据包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发送至第二通信终端,以供第二通信终端将待上传数据包转发至服务器,其中,第二通信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通过移动蜂窝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用户的流量资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电越来越普及,也导致物联网内部可能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备份或计算,例如,智能冰箱需要将运行参数数据上报至服务器,以供服务器反馈相应的调节指令,或确定故障信息以通知维护人员主动上门服务。
相关技术中,智能家电设备通常是后台上报运行参数数据的,直接通过移动蜂窝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但是,在网络卡顿、延迟等传输障碍时,物联网内的运行数据无法同步传输至服务器,而用户也无法察觉网络故障对智能家电造成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检测到不能接入移动蜂窝网络时,创建与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近场通信连接;将待上传数据包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发送至第二通信终端,以供第二通信终端将待上传数据包转发至服务器,其中,第二通信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通过移动蜂窝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通信终端检测到不能通过移动蜂窝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创建与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近场通信连接,将待上传数据包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发送至第二通信终端,进而通过第二通信终端将上传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能够有效地克服网络卡顿和延迟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可以是物联网内的智能家电设备的通信模块,第二通信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中继节点设备。
譬如,当第一通信终端为智能电视时,对应的第二通信终端可以为无线路由器,也可以为用户手机。当智能电视与服务器之间的移动蜂窝网络出现故障,如卡顿、延迟,不能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智能家电可以与第二通信终端无线路由器或用户手机建立近场通信连接,再由第二通信终端通过移动蜂窝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其中,在选择第二通信终端时,可以由用户进行指定,也可以默认选择通信质量最佳的至少一个终端作为第二通信终端。
又如,在使用无人机进行地貌信息采集时,无人机作为第一通信终端,用户手机作为第二通信终端。通常情况下,无人机采用移动蜂窝网络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当无人机处于无移动蜂窝网络的环境中,无人机是无法直接向服务器上传地貌信息数据的,而用户手机恰好处于移动蜂窝网络环境中时,若此时无人机能够创建与用户手机之间的近场通信连接,如采用蓝牙通信连接、Wi-Fi通信连接或紫蜂通信连接等,无人机将采集到的地貌信息转换为待上传数据包,并通过近场通信连接发送至用户手机,再由用户手机将接收到的待上传数据包通过移动蜂窝网络转发至服务器,从而降低了移动蜂窝网络卡顿或延迟对于数据传输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采集数据的时效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根据本地预存的MAC地址、数据块对应的时间戳和随机数确定通用唯一标识符;将通用唯一标识符和数据块封装,以得到待上传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洪泰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洪泰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3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