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3304.6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6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浚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汽车内饰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99/00 | 分类号: | B29D9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2 | 代理人: | 邓琪,宋丽荣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仪表板 表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饰件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仪表板通常为发泡仪表板,其包括表皮、泡沫层、骨架和其它必要的内嵌结构构成。其中,表皮通常采用聚氯乙烯、热塑性聚烯烃或聚氨酯材料制造。发泡仪表板的表皮上,通常需要加工出弱化线,以降低仪表板表皮在气囊开口处的机械强度,使车辆发生碰撞时,仪表板表皮可以按照设计意图撕裂成开口,以便于气囊顺利展开。
近十年来,汽车厂家为了改善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减少汽车仪表板在气囊展开时产生的碎屑数量和重量,要求在低温(如-30℃)工况下,仪表板表皮需要保持较好的韧性,因此,表皮材料中往往加入了更多更复杂的增塑剂。这些新加入的增塑剂,在改善表皮材料的低温韧性的同时,也使表皮材料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愈合特性。由于上述特性,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仪表板表皮上的气囊弱化线有可能会发生愈合,使仪表板表皮无法按照设计意图在气囊弱化线处发生撕裂,影响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和乘员保护效果。
试验表明,在仪表板表皮的弱化线表面涂敷防粘结剂,可以有效防止仪表板表皮的弱化线发生自愈合。防粘结剂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和有机溶剂。涂敷后有机溶剂挥发,石蜡留在气囊弱化线表面,起到防止愈合的效果。
EP1467844B1专利介绍了一种切割刀具,其将防粘结剂的流动通道设计到刀刃的背后。当刀具切割仪表板表皮时,紧邻刀背处的仪表板表皮会被刀刃撑开微小的v形开口,此时,防粘结剂通过刀刃上的流动通道流入刀刃撑开的v形开口中。该刀具的优点是便于气囊弱化线的切割和防粘结剂的涂敷可以在同一个加工过程中完成。但是实际应用中,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受到刀具尺寸和防粘结剂的流动通道孔的位置限制,流动通道孔径只有不到0.3mm,实际应用中,很容易被防粘结剂中的杂质颗粒堵塞。即使在使用前滤除防粘结剂中的杂质颗粒,防粘结剂中的石蜡成分也会发生沉淀聚集,形成粘度高、流动性差的沉积物,导致防粘结剂流动通道堵塞,影响实际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因刀刃上的流动通道孔径过小导致防粘结剂容易堵塞流动通道而影响仪表板表皮制造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善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用于放置表皮的胎模,该胎模上具有突起结构;S2,将表皮固定在胎模上,使得表皮跟随突起结构发生弹性变形;S3,利用弱化加工刀具划过表皮,使得表皮在弹性变形区域的顶部张开V形开口以形成割缝;S4,将防粘结剂施加到割缝上以形成弱化线;S5,干燥防粘结剂,撤除真空,从胎模上取下表皮。
所述步骤S2中,表皮通过真空吸附固定在胎模表面。
所述步骤S3包括在切割表皮后,保持表皮真空吸附在胎模上静置若干时间,使得V形开口的位置和形状稳定。
所述步骤S3包括用数控机床夹持弱化加工刀具。
所述步骤S4具体为将防粘结剂通过涂敷装置涂覆到割缝上,或者将防粘结剂通过喷洒装置喷洒到割缝上。
所述涂敷装置为点胶设备。
所述涂敷装置集成在弱化加工刀具上。
所述喷洒装置为喷码装置。
所述喷洒装置集成在弱化加工刀具上。
突起结构为圆弧突起。
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不涉及特殊刀具的使用,不会引起粘结剂堵塞流动通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的胎模;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的放置于胎模上的表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的利用刀具在表皮上形成的V形开口;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的将防粘结剂涂覆到V形开口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的将防粘结剂喷洒到V形开口上;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的将切割和涂覆集成在一个步骤中;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的将切割和喷洒集成在一个步骤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仪表板表皮的制造方法首先包括提供用于固定表皮的胎模5,该胎模5上具有突起结构51,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汽车内饰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延锋汽车内饰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33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