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限流调压器及自适应限流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2625.4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5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杨仲;陈宏;张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久宇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32 | 分类号: | F16K17/32;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雅图律师事务所51225 | 代理人: | 卢蕊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限流 调压器 自适应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气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限流调压器及自适应限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避免下游超负荷用气造成气源不足而出现紧急停气处理的情况,通常在燃气输配系统中需要设置对气流量进行限流控制的设备以对下游进行限流供气。
在燃气输配系统中有两种设备可以起到对气流量的监管控制作用,一种是流量调节阀,其原理作用是根据用气量对最高过气量进行限制供应,以达到全年平均用气量符合计划值的要求;另一种是调压器,其原理作用是将气源降压稳定到下游所需值并根据需求进行供气。
但是,由于流量调节阀非常昂贵,而且在操作使用上较复杂,对使用人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同时需要外部驱动并伴随极大的能源消耗,因此通常仅在能源集团长输管线的输配站中才会使用,无法达到普及应用的要求。因此,调压器的限流控制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网用户提出。然而由于调压器本身的结构特点却无法达到流量调节阀的限流效果,现有的针对调压器限制控制的技术甚至仅停留在理论上,而其实际应用却成效欠佳。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燃气输配系统中的调压器无法对供气进行有效限流控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限流调压器及自适应限流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燃气输配系统中的调压器无法对供气进行有效限流控制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限流调压器,包括调压器阀芯,所述调压器阀芯包括阀口壁、阀腔壁、由所述阀腔壁围成的阀腔、以及设置在所述阀腔内的阀杆,所述阀口壁围成第一阀口,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腔壁固定连接,所述自动限流调压器还包括:
气压输入端,与所述阀口壁连接,用以通过所述第一阀口向所述阀腔中输入第一气压;
气压输出端,邻接设置在所述阀腔壁的外表面,用以在所述阀腔壁脱离所述阀口壁时通过第二阀口输出第二气压P1,所述第二阀口为所述阀腔壁与所述阀口壁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二气压P1为所述调压器阀芯对所述第一气压P0进行调压处理后的气压;
第一腔体,与所述调压器阀芯邻接设置,所述阀杆的杆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第一隔离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套接固定设置在所述阀杆上,所述第一隔离层将所述第一腔体隔离为第一上半腔和第一下半腔,所述杆端处于所述第一上半腔内;
气动限位装置,与所述第一腔体邻接设置,所述气动限位装置包括第二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的活塞和顶杆,其中,所述活塞固定设置在所述顶杆上,所述活塞将所述第二腔体隔离为第二上半腔和第二下半腔,所述顶杆的顶端可穿过所述第一上半腔的腔壁与所述杆端接触;
第一导通管,设置在所述气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上半腔之间,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导通管开闭的第一电磁阀,用以使所述气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上半腔之间的气流导通;
第二导通管,设置在所述气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上半腔之间,包括控制所述第二导通管开闭的第二电磁阀,用以使所述第二上半腔与所述气压输出端之间的气流导通;
第三导通管,设置在所述气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下半腔之间,用以使所述第一下半腔与所述气压输出端之间的气流导通;
第四导通管,设置在所述气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半腔之间,用以使所述气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半腔之间的气流导通;
气压传感器,用以获取所述第一上半腔内的第二气压P1;
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层或第一腔壁上,用以获取所述第一腔壁与所述第一隔离层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腔壁为与所述第一隔离层相对的所述第一上半腔的腔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久宇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久宇燃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2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