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通压力补偿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2404.7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3/26 |
代理公司: | 11530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211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通 压力 补偿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二通压力补偿阀,包括:阀套,其上设有A口、B口L口;阀芯,其设在所述阀套内,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与B口连通;螺套,其连接在阀套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上;弹簧,其位于所述螺套的内腔中,其下部通过第一垫片压接在所述阀套上端,其另一端通过第二垫片和挡圈与阀芯相抵;以及阻尼阀组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阀套下端,阻尼阀组件上方设有负载反馈腔;阻尼阀组件上设有连接负载反馈腔与L口的第一阻尼通道和第二阻尼通道,述第二阻尼通道的阻尼比第一阻尼通道的阻尼大;通过阻尼阀组件实现油液流入与流出负载反馈腔的阻尼大小不同,来缓冲负载压力波动对阀芯开口的影响和实现快速响应。该二通压力补偿阀结构紧凑、能有效缓冲负载反馈压力波动而又不影响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补偿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轮式装载机、起重机、小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负载敏感系统的二通压力补偿阀。
背景技术
定量负载敏感系统因节能及成本低而广泛用于装载机、汽车起重机及小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是该类负载敏感系统的核心元件,而定量负载敏感系统要实现执行元件流量按需分配,二通压力补偿阀是该类液压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元件。现有的二通压力补偿阀通常是阀芯一端与阀体的进油油腔相通,另一端与负载反馈压力油相通,通过压力补偿阀芯控制阀口的开度大小,使负载敏感系统中多路阀阀芯进出口的压差保持恒定,从而达到流量稳定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工况中,由于负载压力是时刻波动的,会造成反馈阀芯开度忽大忽小,进而造成执行元件的抖动;为了缓冲负载反馈压力的波动,一般是在负载口与压力补偿阀芯负载反馈腔之间增加阻尼,如公开号为“CN 101922477”、名称为“压力补偿阀”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叠加式压力补偿阀,其在负载压力反馈腔增设了第一阻尼器来缓冲负载压力波动,但由于阻尼过于简单,对于负载压力波动的缓冲并不理想,且因为压力补偿阀为叠加式体积庞大,不利于在工程机械领域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二通压力补偿阀,该二通压力补偿阀结构紧凑、能有效缓冲负载反馈的压力波动而又不影响响应速度。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二通压力补偿阀,包括:
阀套,其上设有径向的A口、B口和轴向的L口;
阀芯,其滑动设在所述阀套内,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B口相通,所述阀芯的中部壁面设有与A口和B口连通的流道槽,所述阀芯在流道槽的两端设有圆柱凸肩,所述阀芯上下移动可以改变流道槽与B口连通的开口大小;
螺套,其连接在所述阀套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上,所述螺套内腔和所述阀芯的第一流道相通;
弹簧,其位于所述螺套的内腔中,其下部通过第一垫片压接在所述阀套上端,其另一端通过第二垫片和挡圈与阀芯相抵;以及
阻尼阀组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阀套下端,所述阻尼阀组件上方设有负载反馈腔;所述阻尼阀组件上设有连接负载反馈腔与L口的第一阻尼通道和第二阻尼通道,所述第二阻尼通道的阻尼比所述第一阻尼通道的阻尼大;
通过阻尼阀组件实现油液流入与流出负载反馈腔的阻尼大小不同,来缓冲负载压力波动对阀芯开口的影响和实现快速响应。
在本发明中,直接将阻尼阀组件连接在负载反馈腔与L口之间,使得负载波动的压力在负载反馈腔中汇聚和缓冲,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另外,由于仅通过第一阻尼通道和第二阻尼通道来缓冲,回路结构更简单,更方便应用推广。第一阻尼通道的阻尼较小,在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同时可以快速响应负载压降和负载反馈腔的变化。第二阻尼通道阻尼较大,在不影响响应速度时还能起到较好的缓冲负载压力波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2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