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黄鳝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0792.5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1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朱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郎平 |
主分类号: | A01K69/06 | 分类号: | A01K6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捕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黄鳝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捕黄鳝装置一般只有一个笼体,入口端置于水中,另一端露出水面,笼体用泥巴压住,但是由于水位上涨笼体被完全淹没在水中,导致黄鳝不能长时间进行有氧呼吸而闷死于笼体内,同时因为水位上涨,压在笼体上泥巴被水冲掉而导致笼体漂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黄鳝装置,该捕黄鳝装置采用漂浮单元和固定杆,使笼体一部分始终漂浮在水面上,黄鳝能进行有氧呼吸而不至于被闷死;同时因为固定杆作用,笼体不会漂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捕黄鳝装置,包括笼体、第一漂浮单元、第二漂浮单元、固定杆、软绳;笼体是中空圆筒状,一端是可拆卸盖子,另一端是弹性漏斗状入口单元;第一漂浮单元和第二漂浮单元是一种中空腔体,第二漂浮单元置于第一漂浮单元内,笼体置于第二漂浮单元内,笼体的外表面贴着第二漂浮单元内表面,笼体内和第一漂浮单元中空腔体相通,第一漂浮单元和第二漂浮单元一端对应笼体弹性漏斗状入口单元处有开口,另一端对应笼体可拆卸盖子一端处有开口;软绳一端连接固定杆,另一端连接第一漂浮单元
进一步,所述弹性漏斗状入口单元呈漏斗状,由软性材料编成,只能进不能出。
进一步,所述软性材料采用竹篾。
进一步,所述第一漂浮单元和第二漂浮单元上面都有一些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捕黄鳝装置采用漂浮单元和固定杆,使笼体一部分始终漂浮在水面上,黄鳝能进行有氧呼吸而不至于被闷死;同时因为固定杆作用,笼体不会漂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弹性漏斗状入口单元,2为第二漂浮单元,3为第一漂浮单元,4为笼体,5为可拆卸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捕黄鳝装置,包括笼体、第一漂浮单元、第二漂浮单元、固定杆、软绳。
笼体是中空圆筒状,一端是可拆卸盖子,另一端是弹性漏斗状入口单元;弹性漏斗状入口单元呈漏斗状,由软性材料编成,只能进不能出,软性材料采用竹篾。笼体是现有技术不做过多说明。黄鳝由弹性漏斗状入口单元进去,在可拆卸盖子一端倒出。
第一漂浮单元和第二漂浮单元是一种中空腔体,上面有一些通气孔,当水位上涨由于第一漂浮单元和第二漂浮单元作用,笼体漂浮在水面上,黄鳝由笼体内进入第一漂浮单元进行有氧呼吸。
软绳一端连接第一漂浮单元,另一端连接固定杆,固定杆插入到土里,水位上涨由于软绳的作用笼体不会漂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郎平,未经朱郎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07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桑蚕养殖的智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帝王蟹捕捞机器人